重宝
拼音:zhònɡ bǎo 首字母大写:ZB五笔:tgjf pgy 重宝的同义词反义词
1.犹重器。多指鼎彝宝器。
2.泛指贵重的财宝。
3.中国古钱币的一种名称。以一当十﹑或当五十,有铜﹑铁﹑铅质的三种。币面多在"重宝"二字前铸有年号。最早的是唐肃宗干元元年(公元758年)铸的"干元重宝"。后有南汉的"干亨重宝"﹑宋仁宗的"庆历重宝"﹑宋徽宗的"崇宁重宝"和清代的"咸丰重宝"等。参阅《清史稿.食货志五》。
差布
堆垛场
拼音:duī duǒ chǎnɡ 首字母大写:DDC五笔:fwy fws fnrt 堆垛场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又称垛场。宋代指储存商货的库场。寄存商货者,对官办堆垛场支付垛地官钱,民营堆垛场支付垛地户钱。参阅《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货志下八》。
富民渠
拼音:fù mín qú 首字母大写:FMQ五笔:pgk n ians 富民渠的同义词反义词
1.隋开皇初开漕渠,太监郭衍兴工引渭水,经大兴城至潼关,长四百多里,通漕运,名富民渠。见《隋书.郭衍传》。一说,宇文恺主持此事,渠名广通渠。见《隋书.食货志》及《宇文恺传》。
均徭
拼音:jūn yáo 首字母大写:JY五笔:fqu tet 均徭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2.清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九铢
均工夫
拼音:jūn ɡōnɡ fu 首字母大写:JGF五笔:fqu a gggy 均工夫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称"均土"。
2.明洪武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户有田一顷,则出丁夫一人,每年农闲时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顷的户,由几户凑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户充夫,非佃户充夫者由田主按亩出米二升五合给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地区。后为里甲制所代替。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揽户
拼音:lǎn hù 首字母大写:LH五笔:rjt yne 揽户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代以后专以承揽他人税赋输纳从中取利者。
2.宋代解州解县﹑安邑两盐池为朝廷制盐的民户称"揽户"。又称畦户。朝廷每年向每户供给一定数量的粮和钱﹐而每户则向国家交一定数量的盐。见《宋史.食货志下三》。
里甲
拼音:lǐ jiǎ 首字母大写:LJ五笔:jfd lhnh 里甲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后转为明三大徭役(里甲﹑均徭﹑杂泛)名称之一。《明史.食货志一》:"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起初里长﹑甲首负责传达公事﹑催征税粮;以后官府聚敛繁苛,凡祭祀﹑宴飨﹑营造﹑馈送等费,都要里甲供应。
练饷
拼音:liàn xiǎnɡ 首字母大写:LX五笔:xan qntk 练饷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崇祯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辽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饷"。见《明史.食货志二》。
2.清代练兵的军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