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诫(?-1110)
拼音:lǐ jiè (?-1110)首字母大写:LJ(?-1110)五笔:sb yaa (?-1110) 李诫(?-1110)的同义词反义词
北宋建筑家。字明仲,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曾任主管营缮的将作少监、将作监等职。主持过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等建筑工程。著有《营造法式》(三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李自成
拼音:lǐ zì chénɡ 首字母大写:LZC五笔:sb thd dn 李自成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原是驿卒。后参加陕北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英勇善战,号为“闯将”。高迎祥牺牲后,被推为“闯王”。1640年率起义军进入连年灾荒的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展到百万之众。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后在山海关战役中遭吴三桂和清军夹击,大败,退出北京南下。次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兵败......更多
李纲(1083-1140)
拼音:lǐ ɡānɡ (1083-1140)首字母大写:LG(1083-1140)五笔:sb xmr (1083-1140) 李纲(1083-1140)的同义词反义词
宋代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进士出身。初为兵部侍郎。1126年初,金兵南下包围东京(今河南开封),他反对迁都,力主抵抗,领导东京军民坚守月余,迫使金军撤退。不久以“专主战议”被排挤出东京。次年高宗即位,起用他为宰相。主张严惩投降金国的张邦昌,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以宗泽为开封留守。但不久又被排斥。后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未被采纳。
赖文光(1827-1868)
拼音:lài wén ɡuānɡ (1827-1868)首字母大写:LWG(1827-1868)五笔:skq yygy ig (1827-1868) 赖文光(1827-1868)的同义词反义词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曾随陈玉成转战安徽、湖北等地,以功封遵王。天京(今南京)失陷后,会合捻军继续斗争。1865年歼灭清军僧格林沁部。次年在河南与张宗禹分领东、西捻军作战。后被清军围困,率部南下,在扬州被俘遇害。
隆兴和议
拼音:lónɡ xìnɡ hé yì 首字母大写:LXHY五笔:btg igw t yyr 隆兴和议的同义词反义词
南宋与金的和约。1164年(隆兴二年),金军渡淮河南下,宋孝宗被迫与金续订和约:宋、金为侄叔关系,改“岁贡”为“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葵丘之盟
拼音:kuí qiū zhī ménɡ 首字母大写:KQZM五笔:awg rth pp jel 葵丘之盟的同义词反义词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1年邀集鲁、卫、宋、郑、许、曹等国国君在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境内)会盟,约定会盟之国互不攻伐,不阻塞水源,不阻碍粮食流通,不改换嫡子,尊贤育才,选拔贤士等。
昆阳之战
拼音:kūn yánɡ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KYZZ五笔:jx bj pp hka 昆阳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3年,王莽派王寻等率军四十二万围攻昆阳(今河南叶县)绿林起义军,王凤等率起义军八九千人抵抗,并派刘秀等突围求援。各地起义军进援昆阳,刘秀率三千精兵突击敌军中坚,杀死王寻,在城内守军与外围援军夹击下,王莽主力被歼。
隆谷
两淮
拼音:liǎnɡ huái 首字母大写:LH五笔:gmww iwy 两淮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熙宁后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2.指今江苏省长江以北淮河南北的大部地区。
3.淮阴和淮安的合称。解放初有两淮市。
4.安徽省淮南市和淮北市的合称。
裂陕
拼音:liè shǎn 首字母大写:LS五笔:gqje bgu 裂陕的同义词反义词
1.相传周初周召二公分陕而治,周公治陕以东,召公治陕以西。陕即今河南省陕县。事见《公羊传.隐公五年》。后遂以"裂陕"谓朝廷大员出任地方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