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麻

拼音:xuān má 首字母大写:XM五笔:pgj oss 宣麻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政事堂

拼音:zhènɡ shì tánɡ 首字母大写:ZST五笔:ght gk ipkf 政事堂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贞乘

拼音:zhēn chénɡ 首字母大写:ZC五笔:hm tux 贞乘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华严经》和依《华严经》立宗的华严宗。《华严经》于唐贞元年间翻译,又称《贞元经》,简称为"贞乘"。唐开元二十六年日本和尚道璇携华严章疏返国,为该宗传入日本之始。

知制诰

拼音:zhī zhì ɡào 首字母大写:ZZG五笔:td tgm ytfk 知制诰的同义词反义词
1.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开元末,改翰林供奉为学士院,翰林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宋代因之,为清要之职。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得兼此职。清代废。

转般法

拼音:zhuǎn bān fǎ 首字母大写:ZBF五笔:lfn tuwc ifc 转般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代漕运方式之一。起源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裴耀卿于古汴河口筑河阴仓,使江淮地区漕粮运此纳贮,候水转运,经黄河﹑渭水至长安,为转般法之始。宋因汴河春﹑冬不能通航,直运漕船沿途又多延搁,为保证京师(开封)粮食等物资供应,自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泗﹑楚﹑真﹑扬四州(州治今安徽泗县﹑江苏淮安﹑仪征﹑扬州等地)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实行后六路......更多

八科

拼音:bā kē 首字母大写:BK五笔:wt tufh 八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1.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报恩寺

拼音:bào ēn sì 首字母大写:BES五笔:rb ldn ff 报恩寺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寺名。旧址在今苏州市。相传本为三国吴孙权母吴夫人所建之通玄寺。唐开元中改名开元寺。唐末毁于兵燹。后周显德中,吴越重建寺,移唐报恩山(支硎山)之报恩寺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南宋绍兴间重建,即现存之北寺塔。参阅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碧牙签

拼音:bì yá qiān 首字母大写:BYQ五笔:grd ah twgg 碧牙签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开元时以碧色牙骨作签,为子库书的标记。

鞭帽

拼音:biān mào 首字母大写:BM五笔:afw mhj 鞭帽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开元﹑天宝年间妇女骑马时戴的胡帽。

沧州市

拼音:cānɡ zhōu shì 首字母大写:CZS五笔:iwb ytyh ym 沧州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在河北省东南部、京沪铁路线上。1947年始设市。人口4029万(1995年)。旧时以产“长芦盐”著称。现为京沪铁路线上的要站和工业城市。名胜古迹有开元寺前的沧州铁狮子。
678910 共1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