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道

拼音:bó dào 首字母大写:BD五笔:smsw ut 僰道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县名。汉属犍为郡。为僰人所居,故名。王莽时曾改称僰治。地在今四川宜宾县境。见《汉书.地理志上》。

长祖

拼音:chánɡ zǔ 首字母大写:CZ五笔:ta pye 长祖的同义词反义词
1.北周宣帝时改称高祖为"长祖"。

传国玺

拼音:chuán ɡuó xǐ 首字母大写:CGX五笔:wfn l qig 传国玺的同义词反义词
1.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秦玺,唐改称传国宝。相传秦始皇得蓝田玉,雕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亡归汉。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秦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

大司农

拼音:dà sī nónɡ 首字母大写:DSN五笔:dd ngk pe 大司农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秦置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北齐时称司农寺卿﹐隋唐以后所置略同。元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明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大都

拼音:dà dōu 首字母大写:DD五笔:dd ftjb 大都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2.泛称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5.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法源寺

拼音:fǎ yuán sì 首字母大写:FYS五笔:ifc idr ff 法源寺的同义词反义词
1.著名古刹之一。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时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重修,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赐额"法源寺"。参阅《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四.寺观》。

反逆

拼音:fǎn nì 首字母大写:FN五笔:rc ubtp 反逆的同义词反义词
1.相反。 2.叛逆;谋反。 3.北齐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议论赎之列。隋唐律承北齐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 4.颠簸。

反纽

拼音:fǎn niǔ 首字母大写:FN五笔:rc xnhg 反纽的同义词反义词
1.即反切。纽与反﹑切义同。唐唐玄度《九经字样》因讳反字,改称翻或纽。参见"反切"。 2.反切和声纽。唐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古鉩

拼音:ɡǔ xǐ 首字母大写:GX五笔:dgh qwiy 古鉩的同义词反义词
1.先秦印章的通称。鉩,即玺。古鉩印面为当时六国的篆书,风格奇特多变,不易辨识,形式多样。秦统一六国,皇帝所用称"玺",官﹑私所用均改称"印"。材料多数是铜,间有银和玉等。

恭奴

拼音:ɡōnɡ nú 首字母大写:GN五笔:awnu vcy 恭奴的同义词反义词
1.即匈奴。系王莽所改称。
678910 共2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