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艺术

拼音:wén yì fù xīnɡ yì shù 首字母大写:WYFXYS五笔:yygy an tjt igw an sy 文艺复兴艺术的同义词反义词
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艺术。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并席卷全欧洲。以贯彻现实主义和体现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画家达·芬奇、拉斐尔,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等。作为西方近代艺术源头的文艺复兴艺术,其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艺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无聊

拼音:wú liáo 首字母大写:WL五笔:fq bqt 无聊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精神空虚,没有寄托:闲极无聊|几度无聊倍惆怅。 ②无以为生:无聊之民|兵戈日交,河东弘农间百姓无聊矣。 ③说话、做事没有意义和作用,令人讨厌:无聊话少说|这人真无聊。

辛亥革命

拼音:xīn hài ɡé mìnɡ 首字母大写:XHGM五笔:uygh yntw af wgkb 辛亥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1911年(旧历辛亥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后又成立中国同盟会,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掀起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独立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孙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组成了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更多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拼音:xínɡ ér shànɡ xué wéi wù zhǔ yì 首字母大写:XESXWWZY五笔:gae dm h ipb kwyg cq y yr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推动;认识是人直观的机械的反映;人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用。其典型形式是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叶挺(1896-1946)

拼音:yè tǐnɡ (1896-1946)首字母大写:YT(1896-1946)五笔:kf rtfp (1896-1946) 叶挺(1896-1946)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营长。次年在陈炯明叛变时保护宋庆龄安全脱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1926年北伐战争中,率部英勇作战,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更多

意味

拼音:yì wèi 首字母大写:YW五笔:ujn kfy 意味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意义和情趣:意味深长|作品的乡土意味很浓。 ②表明;包含: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义脉

拼音:yì mài 首字母大写:YM五笔:yr eyn 义脉的同义词反义词
1.文辞的意义和脉络。

袁世凯(1859-1916)

拼音:yuán shì kǎi (1859-1916)首字母大写:YSK(1859-1916)五笔:fke anv mnw (1859-1916) 袁世凯(1859-1916)的同义词反义词
北洋军阀首领。河南项城人。曾任驻朝鲜通商大臣。后奉命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时,出卖维新派。任山东巡抚时,镇压义和团。后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军机大臣,扩编北洋军,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武昌起义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威胁孙中山让位,并挟制清帝退位,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建立北洋军阀政权。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后又解散国会,撕毁约法,实行独裁专制。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更多

恽代英(1895-1931)

拼音:yùn dài yīnɡ (1895-1931)首字母大写:YDY(1895-1931)五笔:npl wa amd (1895-1931) 恽代英(1895-1931)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920年在武汉创办利群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思想。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起参加团中央领导工作,创办、主编《中国青年》。曾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在上海被捕,次年在南京被杀害。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

哲学

拼音:zhé xué 首字母大写:ZX五笔:rrk ipb 哲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692页)。
678910 共1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