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赋
财赋的同义词反义词
cái fù1.财货贡赋;财货赋税。 2.财物。
内勾使
内勾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nà gōu/gòu shǐ1.官名。五代后唐置,掌理财赋。
十科
十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kē1.宋代科举取士的十项科目。元佑元年,据司马光《乞以十科举士札子》奏设。名目是:一﹑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二﹑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三﹑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四﹑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五﹑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六﹑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七﹑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八﹑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九﹑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十﹑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参阅《宋史.哲宗纪一》﹑《宋史.选举志六》。
南面官
南面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 miàn guān1.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中国北部后,官分南北,南面官有南面京官﹑南面朝官﹑南面宫官﹑南面方州官,南面分司官﹑南面财赋官﹑南面军官﹑南面边防官等,专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参阅《辽史.百官志三﹑四》。
均输
均输的同义词反义词
jūn shū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布政使
布政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zhèng shǐ1.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直隶亦设,江苏则设二员,分驻江宁﹑苏州。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更多
应奉
应奉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ng/yìng fèng1.侍奉。 2.指供给。 3.宋代专为宫廷进奉财赋的官署应奉局的省称。
度支使
度支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dù/duó zhī shǐ1.官名。职掌财政收支。唐末以重臣兼领盐铁﹑度支﹑租庸。五代分置盐铁使﹑度支使﹑租庸使。宋有户部使﹑度支使﹑盐铁使,总领国内财赋,称三司。度支使下设副使﹑判官,元丰更制后并废,事权仍归户部。参阅《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续通志.职官略四》。
日知录
日知录的同义词反义词
rì zhī/zhì lù读书笔记。清代顾炎武作。三十二卷。按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兵事、艺文等分类编次。较全面地反映了著者的政治学术思想。书中错误之处,曾经阎若璩等订正。黄汝成著有《日知录集释》,后又有多位学者加以整理研究。
权使
权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án shǐ1.用权势役使。 2.宋代专掌财赋的三司代理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