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秋水的同义词反义词
qiū shuǐ散文篇名。载于《庄子》。文中以寓言的形式,写河伯(黄河水神)为自己所居的黄河“泾流之大”而沾沾自喜,后见到大海的辽阔,才望洋兴叹,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文章指出天地无穷无尽,而个人的知识、作为则是有限的,给人以学无止境的启迪。
秋色赋
秋色赋的同义词反义词
qiū sè/shǎi fù散文集。峻青作。1963年出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胶东半岛上到处是金黄的谷子、火红的高粱;果林像绿色的海洋,串串葡萄缀成一个琥珀和珍珠的世界,一派欣欣向荣的欢腾景象。作品抓住一个“秋”字,层层展开,着力铺叙,以欧阳修《秋声赋》中的悲秋情思反衬今日农村的秋色之美。
秦牧(1919-1992)
秦牧(1919-1992)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n mù (1919-1992)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建国后曾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主编、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著有中篇小说《黄金海岸》,长篇小说《愤怒的海》,散文集《花城》、《长河浪花集》以及文艺散论集《艺海拾贝》等。
竹琴
竹琴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ú qín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四川﹐是渔鼓(道情)传入四川后发展形成。一般都是一人用渔鼓﹑简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唱腔分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与四川扬琴相同﹐但在润腔手法上有异。曲词由散文﹑韵文交织组成。
罗念生(1904.7.12~1990.4.10)
罗念生(1904.7.12~1990.4.10)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ó niàn shēng学名罗懋德。生于四川威远。192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对古希腊文学发生兴趣。1927年在北京主编《朝报》文艺副刊时,在清华校刊上发表散文《芙蓉城》,这是他最早发表的作品。1929年至1933年先后进美国俄亥俄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康奈尔大学研究院。1931年在纽约与罗皑岚、柳无忌等合办《文艺杂志》。1933年开始翻译希腊古典文学。此后几十年间,译出许多希腊重要名......更多
艺海拾贝
艺海拾贝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hǎi shí/shè bèi散文集。秦牧作。1962年出版。以随笔形式阐述文艺创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主题、风格、典型、细节、语言,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等。写法上大多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古喻今,深入浅出,涉笔成趣,富有启迪性。
花城
花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huā chéng散文。秦牧作。1961年发表。描写广州一年一度春节花市的繁荣景象。既叙述了花市的特点和历史,又描绘了花卉的品种、形态和色彩。作品借景抒情,赞美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笔触细腻,语言流畅,融知识性与哲理性于一体。
苏洵(1009-1066)
苏洵(1009-1066)的同义词反义词
sū/sù xún (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多为政论文,有《六国论》等名篇。有《嘉集》。
茶花赋
茶花赋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 huā fù散文。杨朔作。1961年发表。作品赞美茶花的美丽姿色和顽强生命力,也赞美劳动者美的创造和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采用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手法,意境优美,文辞绚丽。
萧乾(1910- )
萧乾(1910- )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o qián(1910- )作家,翻译家。北京人。蒙古族。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曾任《大公报》副刊《文艺》主编、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曾任《人民中国》副主编、《文艺报》副主编、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散文集《人生采访》,译有《好兵帅克》、《尤利西斯》(与文洁若合译)及《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有《萧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