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

口译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u yì口头翻译(区别于‘笔译’)。

周作人(1885-1967)

周作人(1885-1967)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zuò rén作家,翻译家。浙江绍兴人。1906年去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20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机关任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监禁。建国后专事著译。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以及《知堂回想录》等,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

四夷馆

四夷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yí guǎn1.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2.明永乐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四花

四花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huā1.亦作"四华"。 2.佛教语。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一说四花为分陀利(白莲华)﹑优钵罗(青莲华)﹑钵特摩(红莲华)﹑拘物投(黄莲华)。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3.佛教语。仿大般涅盘时的娑罗双树,在棺椁四方各竖一对白莲花或白造花,称为四花。

四译馆

四译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yì guǎn1.清代所设掌管接待四方邻国贡使和翻译边疆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

官书局

官书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shū jú①清同治、光绪年间各地官府所设的出版机构。有金陵官书局(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等十多家。②清末官办翻译出版机构。1895年清政府把维新派强学会的强学书局改组为官书局,译刻各国政法、商务、工程等书籍。1898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导译

导译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o yì1.亦作"导绎"。向导兼翻译。 2.翻译。

怯里马赤

怯里马赤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è lǐ mǎ chì1.蒙古语。意译为翻译者。引申为代言人。

抗美援朝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念章的同义词反义词
kàng měi yuán cháo jì niàn zhāng1952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人员的纪念章。发给:(1)在朝鲜境内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切人员;(2)在朝鲜境内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中国医务、铁路、运输、翻译和参加停战谈判的工作人员,民兵、民工及其干部,记者、作家、摄影和摄制电影的人员;(3)因组织调动,或因伤、病、残,或因服务期满而回国的上述人员。

支郎

支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ī láng/làng1.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道诚《释氏要览·称谓》。 2.指晋代高僧支遁。 3.泛称僧人。
678910 共18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