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钟

警世钟的同义词反义词
jǐng shì zhōng书名。清末陈天华著。写于1903年,初刊于日本东京。该书以通俗的文字指出,在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政策下,中国已处于被瓜分的危境,呼吁人民群众警醒起来,共同担负起救国的责任。此书在当时影响很大,激励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

误国殃民

误国殃民的同义词反义词
wù guó yāng mín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误国殄民

误国殄民的同义词反义词
wù guó tiǎn mín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议行合一

议行合一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xíng/háng hé/gě yī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的政体。与“三权分立”相对。权力机关不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分权,不受它们的制约,只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但有职能上的分工:权力机关执行立法和监督的职能,行政机关执行行政管理的职能,司法机关执行审判和法律监督的职能。

讼棠

讼棠的同义词反义词
sòng táng1.《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郑玄笺﹕"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讼铃

讼铃的同义词反义词
sòng líng1.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

诉讼主体

诉讼主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sù sòng zhǔ tǐ/tī/bèn诉讼活动中代表国家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的机关和当事人。在我国,刑事诉讼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原告、被告。

谣谚

谣谚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o yàn歌谣和谚语的合称。两者都是口头创作。谣多有韵,可歌唱;谚也有不少用韵语。短小精练,便于流传。很多作品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贡物

贡物的同义词反义词
gòng wù1.封建时代官吏﹑人民或属国献给帝王的物品。

质询

质询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ì xún代议机关的成员向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官员提出质疑或询问并要求答覆的活动。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质询权,并规定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覆。
121122123124125 共148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