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上沅(1897-1970)
余上沅(1897-1970)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shàng/shǎng yuán (1897-1970)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爱美剧运动。1923年赴美国学习戏剧。1925年回国,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主持戏剧系。后任上海光华、暨南等大学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在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任教。论著有《国剧运动》、《余上沅戏剧论文集》等。
俞振飞(1902-1993)
俞振飞(1902-1993)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zhèn fēi (1902-1993)昆剧、京剧演员。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六岁从父习曲,1931年拜京剧名小生程继仙为师。唱曲讲究声律、韵味,表演儒雅、秀逸。代表剧目有昆剧《太白醉写》、《墙头马上》,京剧《群英会》、《奇双会》等。曾任上海戏曲学校校长、上海昆剧团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著有《振飞曲谱》、《习曲解要》等。
倪焕之
倪焕之的同义词反义词
ní huàn zhī长篇小说。叶圣陶作。1928年发表。倪焕之中学毕业后,追求所谓的“理想教育”和“理想家庭”,可都未成功,不免感到失望。五四运动发生后,他在革命者帮助下到上海教书,并参加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陷于悲观之中,常借酒浇愁,不久病亡。作品反映了五四前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内山完造(1885-1959)
内山完造(1885-1959)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 shān wán zào (1885-1959)日本社会活动家。1913年到中国,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在上海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往密切。1947年回国,继续经营书店。后曾任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1959年访华时病逝北京。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等。
冼星海(1905-1945)
冼星海(1905-1945)的同义词反义词
xiǎn xīng hǎi (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曾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至延安,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以及交响曲《民族解放》、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
刺宋案
刺宋案的同义词反义词
cì/cī sòng àn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劳动周报
劳动周报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o dòng zhōu bào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1921年8月创刊于上海。着重报道中共在各地开展工人运动的情况。1922年6月9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勒令停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纸。
劳动界
劳动界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o dòng jiè周刊。1920年8月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用通俗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1921年1月停刊。是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刊物。
十九路军
十九路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jiǔ lù jūn1.国民党军队。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不久,在蒋介石进攻下失败。
华兴书店
华兴书店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 xīng shū diàn1929年在上海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出版发行机构。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曾用春阳书店、启阳书店、浦江书店名义出书。1931-1932年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