唃厮啰
唃厮啰的同义词反义词
gū sī luō/luó/luo1.亦作"唃厮罗"。 2.藏语译音,意为"佛子"。原名斯南陵温。北宋青海东部藏族首领。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后,据有湟水流域及今甘肃﹑青海接邻地区,属民数十万。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加封保顺军节度使。
团营
团营的同义词反义词
tuán yíng1.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大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bǐ lì chǐ dì tú指比例尺大于或等于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常见的有军事地图、城市建设规划图和工程技术图等。是地形测量的直接成果或根据地形测量资料编绘而成。比例尺愈大,在图上所表示的区域范围愈小,而地物、地貌等内容则愈详细。
常遇春(1330-1369)
常遇春(1330-1369)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ng yù chūn (1330-1369)明初大将。字伯仁,怀远(今属安徽)人。善射,有勇力,元末参加朱元璋军,被任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共同领兵,先攻灭张士诚,后北上灭元。屡立战功,军中号称“常十万”。1369年与李文忠攻克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还师途中暴病死。追封开平王。
植物
植物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í wù生物的一大类。绝大多数有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用无机物制造有机养料。分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等)和高等植物(包括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已知约四十万种。
牵裾
牵裾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n jú1.牵拉着衣襟。 2.三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十万户到河南去,群臣上谏,不听。辛毗再去谏,曹丕不答而入内,辛毗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
钟相杨么起义
钟相杨么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g xiāng/xiàng yáng me/yāo qǐ yì南宋初年的农民起义。1130年,武陵(今河南常德)人钟相发动农民起义,占洞庭湖附近十九县,钟相被推为楚王,不久被俘遇害。杨么继续领导起义,1133年被推为大圣天王,所部达二十万,控制洞庭湖地区。1135年,因叛徒出卖,起义军为宋军所破,杨么遇难,起义失败。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同义词反义词
lóng mén shí kū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yānɡ ɡé mìnɡ ɡēn jù dì dì yī cì fǎn “wéi jiǎo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以少数兵力阻击、消耗、疲惫敌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经过两次战斗,歼敌万余人,俘敌师长张辉瓒。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yānɡ ɡé mìnɡ ɡēn jù dì dì sān cì fǎn “wéi jiǎo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主力绕道千里,在敌军主力背后发动攻击。敌军始终无法与红军主力决战,在往来奔波中饥疲沮丧,被迫退却。红军乘势追击,共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