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茵(1942- )
白茵(1942- )的同义词反义词
bái yīn (1942- )电影演员。原名陈惠贤,原籍广东新会,生于马来亚吉隆坡。女。幼年随父母移居香港。1959年入香港新联影业公司任演员。1977年后相继任丽的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演员。参加拍摄的影片有《苏小小》、《魂断奈何天》、《至爱亲朋》等。
费穆(1906-1951)
费穆(1906-1951)的同义词反义词
fèi mù (1906-1951)电影导演。江苏苏州人。北平法文高等学堂肄业。1930年后任华北电影公司编译主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实验电影工场。1949年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的主要影片有《城市之夜》、《狼山喋血记》、《小城之春》和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等。
乌鸦与麻雀
乌鸦与麻雀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yā yǔ/yù/yú má què/qiāo/qiǎo故事片。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摄制。沈浮、林谷、徐韬、赵丹、郑君里、陈白尘(执笔)编剧,郑君里导演,赵丹、魏鹤龄、黄宗英、上官云珠、孙道临、李天济、吴茵主演。国民党国防部科长侯义伯,强行霸占报馆校对孔有文的一幢房屋,并逼迫房客中学教师华洁之夫妇和摊贩萧老板夫妇搬迁。房客们联合起来斗争。这时,国民党崩溃的消息传来,侯义伯急携小老婆逃跑。
大路
大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lù中国故事片。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孙瑜编导,金焰、陈燕燕、黎莉莉主演。以金哥为首的一群青年,来内地参加修筑军用公路。敌人指使汉奸威胁利诱工人进行破坏,并绑架金哥等。青年们没有屈服,公路修成之日,敌机前来轰炸,金哥等壮烈牺牲。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wǒ zhè yī bèi zǐ中国故事片。文华影业公司1950年摄制。杨柳青编剧(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石挥导演,石挥、魏鹤龄、沈扬、李纬主演。影片以第一人称手法描写一个奉公守法的北京旧警察,历经清朝灭亡、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北京解放的悲欢遭遇。
朱石麟(1899-1967)
朱石麟(1899-1967)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ū shí lín电影导演。江苏太仓人。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预科。1927年起先后任华北电影公司和联华影业公司编译部主任。1946年去香港,参与创建凤凰影业公司。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一生执导故事片七十余部。主要有《慈母曲》、《一板之隔》、《一年计》、《新寡》等。
朱虹(1941- )
朱虹(1941- )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ū hóng电影演员。原名圆圆,云南昆明人。女。1951年移居香港。1956年入香港凤凰影业公司任演员。1985年起任银都机构行政公关、执行监制。参加拍摄影片《情窦初开》、《小月亮》、《屈原》、《父子情》等。
柯灵(1909- )
柯灵(1909- )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líng (1909- )作家。浙江绍兴人。曾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宣传主任,《文汇报》、《大美报》副刊主编。1948年去香港创办香港《文汇报》,并任永华影业公司编剧。建国后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著有散文集《望春草》,电影剧本《武则天》、《不夜城》,杂文集《市楼独唱》等。
渔光曲
渔光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guāng qǔ中国故事片。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蔡楚生编导,王人美、韩兰根、袁丛美主演。渔霸何仁斋逼死渔民徐福后,又强迫徐妻抛下襁褓中的孪生兄妹,到何家做奶妈抵债。十八年后,徐家兄妹因渔村破败流落上海。与由徐妻哺育长大的何家少爷子英相遇。不久,何仁斋因家财被交际花卷盗而自杀。子英与徐家兄妹一起回渔村。最后徐家兄长因在捕鱼中受伤死去。
王人美(1914-1987)
王人美(1914-1987)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g rén měi (1914-1987)电影演员。原名庶熙。湖南长沙人。女。1931年从影。曾在联华、昆仑等影业公司任演员。1953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主演《渔光曲》、《风云儿女》、《长空万里》等影片。因在《两家春》中扮演角色,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