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1931- )

高仓健(1931- )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cāng jiàn (1931- )日本电影演员。毕业于东京明治大学商学部。1956年从影。曾主演《幸福的黄手帕》、《野性的证明》、《动乱》、《远山的呼唤》等。表演深沉含蓄而富于心理活动。

高元钧(1916-1993)

高元钧(1916-1993)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yuán jūn (1916-1993)山东快书演员。原名金山,河南宁陵人。十一岁开始说唱“武老二”。1936年起对武老二进行改革,形成节奏明快、口风甜脆、幽默风趣的艺术风格,也称“高派”。后将武老二改名为“山东快书”。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武松传》、《一车高粱米》等。作品编为《高元钧山东快书选》等,论著有《山东快书漫谈》等。

高庆奎(1890-1942)

高庆奎(1890-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qìng kuí (1890-1942)京剧演员。名镇山,字子君,山西榆次人。幼从贾丽川学老生,十二岁登台。早年宗法谭鑫培,后改学刘鸿声。嗓音高亢,唱腔质朴、劲拔,世称“高派”。代表剧目有《逍遥津》、《哭秦庭》、《斩黄袍》等。

髦儿班

髦儿班的同义词反义词
máo ér/er bān1.旧指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的剧团。

魏鹤龄(1906-1979)

魏鹤龄(1906-1979)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i hè líng (1906-1979)电影、戏剧演员。天津人。1928年入山东实验剧院。1934年从影,主演影片《人之初》。后相继主演《马路天使》、《保卫我们的土地》、《祝福》、《燎原》等近四十部影片。表演以质朴深沉见长。

龚稼农(1902-1993)

龚稼农(1902-1993)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jià nóng (1902-1993)电影演员。江苏南京人。曾就读于东南大学体育科。1925年在上海从影。相继在《玉洁冰清》、《歌女红牡丹》、《脂粉市场》、《春蚕》等影片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1949年后任台湾农业教育影片公司编导委员。1993年获金马奖纪念奖。著有《龚稼农从影回忆录》。

丁是娥(1923-1988)

丁是娥(1923-1988)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ng/zhēng shì é (1923-1988)沪剧演员。原名潘咏华,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女。九岁学艺,演花旦、正旦。1949年后致力于沪剧改革,主演《罗汉钱》、《芦荡火种》、《鸡毛飞上天》等剧。唱腔绮丽多彩,善于抒发感情。曾任上海沪剧院院长。

丁果仙(1909-1972)

丁果仙(1909-1972)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ng/zhēng guǒ xiān (1909-1972)晋剧演员。艺名果子红,直隶束鹿(今属河北)人。女。七岁学艺,先习青衣,后改须生。是晋剧史上第一个女须生。嗓音洪亮,擅用多种唱腔表现人物感情,形成独特风格,世称“丁派”。擅演《双罗衫》、《走雪山》等剧。曾任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

三浦友和(1952- )

三浦友和(1952- )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pǔ yǒu hé/hè/huó/huò/hú (1952- )日本电影演员。日本电子工学院肄业。1974年从影,先后与山口百惠合演《伊豆的舞女》、《潮声》、《绝唱》等影片。

下装

下装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 zhuāng1.谓演员脱下上演时的衣服﹑装饰,并洗去脸上的油彩。
2122232425 共47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