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mín jīng jì hé shè huì fā zhǎn jì huà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长期计划(十至二十年)、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1995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八个五年计划。
国统区
国统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tǒng qū/ōu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称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地区。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ì shōu zhī píng héng biǎo一国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贸易收支状况的总记录。收入大于支出为顺差,反之为逆差。平衡表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进出口,服务收支,侨汇、援助和赔款等;资本项目,反映一国资本的流进和流出;平衡项目,主要是国际储备。
圆足布
圆足布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zú bù1.古代钱币的一种。战国时期流通于黄河流域一带。两足呈圆形,故称。区别于尖足﹑方足者。
土司
土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sī元明清时期,在西南、西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按等级以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隶吏部,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官隶兵部。明清时,曾在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解放后土司制度已被彻底废除。
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dì shǐ yòng quán依法取得的一定范围土地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利。在中国,企业、机关、团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公民,根据法律规定,并经有关单位批准,可以有偿或无偿使用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使用权在获准使用期内可以依法转让,但土地本身不得买卖。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dì gé mìng也称“土地改革”。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打倒地主阶级、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在第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内即已开始进行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革命。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ng bǐ dé/děi/de dà/dài/tài jiào/jiāo táng梵蒂冈的教廷教堂。位于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1626年建成。占地3.645万平方米,可容纳八万人,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正中为穹隆大圆顶,直径41.75米,顶高137.7米;前面有两重用柱廊(共有二百八十四根柱)围绕的巴罗克式广场。教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的壁画和雕刻。
坏劫
坏劫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ài/pēi/pī/péi jié1.佛教语。成﹑住﹑坏﹑空四劫之一。谓火﹑水﹑风等"大三灾"毁灭众生和世界这一时期,凡历二十小劫。
垂拱四杰
垂拱四杰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í gǒng sì jié1.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垂拱,唐武则天年号。四人皆生活于武则天当政时期,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