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cì gé/jí mìng即“讨袁之役”。继辛亥革命后爆发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又大借外债,准备以武力镇压革命势力。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袁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7月,国民党人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国民党缺乏明确纲领,内部涣散,在袁军大举进攻下,“二次革命”最后失败。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guó gān shè huán liáo《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出于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拉拢德、法两国出面干涉。1895年5月,在三国压力下,日本同意由中国增加赔款三千万两白银后,日军撤出辽东半岛。三国以干涉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等特权。俄国乘机扩大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三头政治
三头政治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tóu/tou zhèng zhì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更多
仇视
仇视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óu/qiú shì当作仇敌看待;以仇恨之心看待:仇视敌对势力。
以暴易乱
以暴易乱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 bào yì luàn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党羽
党羽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ng yǔ指恶势力集团内的羽翼:土匪头目及其党羽常出没其间。
利施
利施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shī1.谓施展势力。 2.谓布施财物。
剧虏
剧虏的同义词反义词
jù lǔ1.势力强大的敌寇。
唐太宗(599-649)
唐太宗(599-649)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tài zōng (599-649)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嚈哒
嚈哒的同义词反义词
yàn dā1.古代西域国名。为大月氏的后裔,一说为高车的别种。五世纪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东罗马史家称之为"白匈奴"。建都拔底延城。势力曾达到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等国。北魏太安以后,每遣使节至北魏。后为突厥木杆可汗所破,部落分散。参阅《魏书.西域传.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