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列
出列的同义词反义词
chū liè1.士兵从队列中向前走出几步并立定。
列峙
列峙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è zhì/shì1.谓并立。
势不两立
势不两立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bù liǎng lì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契丹
契丹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qiè/xiè dān古族名。源于东胡族。北魏时始见史书记载。分布于辽河上游一带。唐初附唐。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916年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与五代、北宋并立。被金灭亡后逐渐与汉、女真、蒙古等族融合。
排签
排签的同义词反义词
pái/pǎi qiān1.并立的竹签。
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有了存孝﹐不显彦章的同义词反义词
yǒu liǎo/le cún xiào﹐bù xiǎn yàn zhāng1.谓两雄不并立。存孝﹐五代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孝。彦章﹐五代朱温的部将王彦章。两人均有勇力﹐李更在王之上﹐故谓。
火针
火针的同义词反义词
huǒ zhēn一种针刺 疗法,将针尖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的皮下组织,并立即拔出。也叫燔针、淬针和烧针。
理欲
理欲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yù1."天理人欲"的省称。语出《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按,后宋代理学家把"天理"解释为封建的伦理纲常,"人欲"解释为人的生活欲望,并认为二者不容并立。
辽太宗(902-947)
辽太宗(902-947)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áo tài zōng (902-947)即“耶律德光”。辽朝皇帝。太祖次子。初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公元927年即位后屡次出兵攻后唐。936年借后唐叛将石敬瑭求援机会取得幽蓟十六州(约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并立石敬瑭为晋帝。946年南下灭后晋,次年改国号契丹为辽。不久自开封北返途中病死。
骈峙
骈峙的同义词反义词
pián zhì/shì1.并立﹐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