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夷甫识石勒

王夷甫识石勒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g yí fǔ shí/zhì shí/dàn lè/lēi1.晋王衍,字夷甫,位望隆重,有识鉴。石勒年十四,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衍见而异之,谓将为天下患。长而为群盗,归刘渊,屡将兵陷州郡。晋太兴中,自称赵王,旋杀刘曜称帝,建立后赵政权,于十六国中,最为强盛。事见《晋书·石勒载记》后以"王夷甫识石勒"喻能预识心怀异志者。

西京

西京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jīng1.古都名。(1)西汉都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2)隋炀帝建洛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3)唐显庆二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一称西京﹐天宝元年﹐定称西京﹐至德二载﹐改称中京。(4)唐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凤翔是两京未复时肃宗之驻地﹐改凤翔郡为凤翔府﹐建号西京﹐上元元年﹐废京号。(5)南诏王寻阁劝时﹐以太和(指羊苴咩城)为西京﹐至世隆称帝﹐......更多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ài shí guó历史时期名。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上称为五代。同时,中国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国,历史上合称十国。960年,赵匡胤(即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979年,宋灭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五胡

五胡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hú1.晋武帝死后,晋室内乱,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刘渊及沮渠氏赫连氏,羯族石氏,鲜卑族慕容氏及秃发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吕氏,羌族姚氏,相继在中原称帝,史称"五胡"。

冯异(?-34)

冯异(?-34)的同义词反义词
féng/píng yì (?-34)东汉大将。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从刘秀安定河北,为偏将军。性谦让,诸将争功时,常退避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刘秀称帝后,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战败赤眉起义军。后病死军中。明帝时,被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冲人

冲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chōng rén1.年幼的人。多为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 2.称帝王。

凝旒

凝旒的同义词反义词
níng liú1.冕旒静止不动。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 2.代称帝王。

刘裕(363-422)

刘裕(363-422)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yù (363-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字德舆,小字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原为东晋北府兵将领,从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公元405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军权。北灭南燕后,回师南下击败卢循。又收复巴蜀,出兵关中,消灭后秦。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当政期间严禁世家大族隐匿户口、田地,加强中央集权。

前汉

前汉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án hàn1.即西汉。朝代名。公元前206-公元25年﹐自刘邦称汉王起﹐到刘玄更始三年止﹐包括王莽称帝时期。建都长安。

吴三桂(1612-1678)

吴三桂(1612-1678)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sān guì (1612-1678)清代藩王。字长白,高邮(今属江苏)人。明末担任辽东总兵,驻防山海关。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他与农民军为敌,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又为清兵先驱,镇压陕西、四川等地农民起义军。后又攻入云贵地区,俘杀南明永历帝。镇守云南,拥兵割据。康熙帝下令撤除藩王后,他发动叛乱。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不久病死军中。
12345 共1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