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

科威特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wēi tè西亚国家。东临波斯湾。面积1.78万平方千米。人口158万(1995年)。首都科威特城。气候干热,沙漠广布。石油储量占世界前列。石油开采是经济支柱。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科摩罗

科摩罗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mó/mā luó东非岛国。在莫桑比克海峡北端通往印度洋处。面积2235平方千米。人口50万(1993年)。首都莫罗尼。各岛地势崎岖,沿海有平原。热带海洋性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香料、椰子、香蕉、咖啡等。香料为主要出口商品。

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tè dí wǎ/wà西非国家。临几内亚湾。旧名象牙海岸。面积32.25万平方千米。人口1420万(1995年)。首都亚穆苏克罗,政府机构驻阿比让。南部为沿海平原,西部是高地。热带气候。农业是经济支柱。可可和咖啡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棕油和棉花产量占非洲首位。非洲主要木材出口国之一。

立陶宛

立陶宛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táo/yáo wǎn/yuān东欧国家。临波罗的海。面积6.52万平方千米。人口371.3万(1996年)。首都维尔纽斯。地势平坦。属海洋性气候。工业较发达,主要有电子、仪器仪表制造。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约旦

约旦的同义词反义词
yuē/yāo dàn西亚国家。西南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面积9.62万平方千米。人口413.9万(1995年)。首都安曼。气候干热,全境绝大部分为沙漠。经济支柱为侨汇、转口贸易和旅游。磷酸盐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终霜

终霜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g shuāng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中国各地终霜期不同,北方迟于南方,内陆迟于沿海,山区迟于平原。由于每年气候情况不同,各地终霜期有早,有迟。

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dù/duó dì/de dài xìng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变化规律常表现为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故名。以中纬地区较明显。因在一般情况下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

缅甸

缅甸的同义词反义词
miǎn diàn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西部。北邻中国。面积67.66万平方千米。人口4392万(1995年)。首都仰光。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有伊洛瓦底江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大量出口。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的同义词反义词
měi suǒ bù dá mǐ yà也称“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平原。在亚洲西部。地势低平,海拔平均200米以下。除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大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农业靠河水灌溉,产椰枣、大麦、稻米等。石油资源丰富。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肯尼亚

肯尼亚的同义词反义词
kěn ní yà东非国家。临印度洋。面积58.26万平方千米。人口2540万(1994年)。首都内罗毕。大部分为高原。赤道横贯中部,大多属热带高地气候。居民多从事农牧业,咖啡和茶叶是主要出口商品。旅游业为外汇重要来源之一。
3637383940 共4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