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鳣

三鳣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zhān/shàn1.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后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偏袒

偏袒的同义词反义词
piān tǎn①解开衣袖,裸露一臂。多表示立志、发誓: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陈涉)偏袒大呼,天下从风。②汉代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传令:拥护吕氏的右袒,拥护刘氏王朝的左袒。结果大家均左袒。周勃便率军诛灭吕氏余党。后用“偏袒”指偏护一方。见《汉书·高后纪》。

司马

司马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mǎ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汉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后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更多

台鼎

台鼎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i/tāi dǐng1.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

周勃(?-前169)

周勃(?-前169)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bó/bèi汉初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吕后时,任太尉。吕后死,他与陈平定计,入北军号召将士拥护刘氏,诛杀企图发动叛乱的诸吕,迎立文帝,任右丞相。

坦腹

坦腹的同义词反义词
tǎn fù①敞开胸腹仰卧,形容举止不羁或无礼;坦腹林下。②赤诚:为人坦腹热肠。③指女婿。晋朝太尉郗鉴向丞相王导求婿,王导让他自己去看。他见王氏众子侄皆彬彬有礼,只有王羲之兀自不理,坦腹东床,即选为婿。后即以“坦腹”、“坦腹东床”、“东床”指女婿。

垂紫

垂紫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í zǐ1.悬垂紫色的印绶。汉制相国﹑丞相﹑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前后左右将军皆金印紫绶。

大司马

大司马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sī mǎ武官名。始称于春秋战国,主军政、军赋,地位和权限与西周时的司马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与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共理军国事务。东汉初曾改称太尉。魏晋时为上公之一,位在太尉、司徒、司空之上,位显权重。南北朝时或置或不置。隋时废。明清时系兵部尚书之别称。

子弟军

子弟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dì/tì/tuí jūn1.唐元和年间,太尉李愬为魏博节度使,下令抡材于辕门,取大将家翘秀者为"子弟军",列于诸军校之上。见唐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史公神道碑》。

山字肩

山字肩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 zì jiān1.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国初长孙太尉见欧阳率更姿形陋,嘲之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后因以"山字肩"形容人体瘦削。
12345 共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