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郎
吏部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bù láng/làng1.古官名。东汉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
员外郎
员外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wài láng/làng1.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善最
善最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 zuì1.唐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称职。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因亦以指优异的政绩。
外郎
外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wài láng/làng1.官名。汉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姚鼐(1732-1815)
姚鼐(1732-1815)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o nài (1732-1815)清代散文家。字姬传、梦谷,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后主持各书院讲席四十年。散文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论文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选编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有《惜抱轩全集》。
尚书郎
尚书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 shū láng/làng1.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
张先(990~1078)
张先(990~1078)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xiān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2)进士。曾任知渝州、虢州,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张先是与柳永齐名的词人,对长调词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一定贡献。张先的小令词与中调词清新活泼,语言工巧,善于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特别善于写“影”,往往在“影”字句中,以动显静,以朦胧飘忽的景物反映出幽冷宁谧的意境。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的佳句,......更多
承乏
承乏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fá承继暂时无适当人选的职位:敢告不敢,摄官承乏|予承乏是司郎中。
晁补之(1053-1110)
晁补之(1053-1110)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o bǔ zhī (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曹司
曹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cáo sī1.官署。诸曹郎中职司所在。 2.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