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音

国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yīn旧时指国家审定的汉语标准音。

土族语

土族语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zú yǔ/yù1.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十三世纪记录蒙古语的文献中出现的首辅音h(现代蒙古语已经失落),在土族语中主要是f〔f〕或h〔x〕。由于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失落而形成了词首复辅音。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较多。

圣旨

圣旨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ng zhǐ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违反的意见或话语﹐有讽刺意。 3.元代特指从蒙语译为汉语﹐多用白话的皇帝训敕。 4.圣人的意旨。有时专用于孔子。 5.佛教徒称佛谕。

塞擦音

塞擦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i/sài/sè cā yīn1.由塞音和擦音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发音时,最初形成阻碍的部分完全闭塞,随后渐渐打开闭塞部位,让气流从间隙中摩擦而出。如汉语的z﹑c(舌尖前塞擦音),zh﹑ch(舌尖后塞擦音),j﹑q(舌面前塞擦音)。

字典

字典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diǎn以字为单位,按一定顺序编排,逐一说明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中国古代称“字书”,直到《康熙字典》问世才称“字典”。最早的汉语字典是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近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如《新华字典》;一类是专门性的,如《异体字字典》。

安拉

安拉的同义词反义词
ān lā阿拉伯文allh的音译,伊斯兰教信仰的唯一之神。该教相信安拉是创造万物、大仁大慈、赏善罚恶、无形象、无方位、无所不在的宇宙唯一主宰。信安拉是伊斯兰教基本信条的首条。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多称之为“真主”。

客家话

客家话的同义词反义词
kè jiā/gū/jie huà1.汉语方言之一。参见"客家"。

布依族

布依族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yī zú分布于贵州的少数民族。约254.8万人(1990年)。讲布依语,有文字。大多通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多聚族而居,村寨依山傍水。传统节日有“六月六”、“七月半”、牛王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师公戏

师公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ī gōng xì/hū1.戏曲剧种。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称"木脸戏",流行于广西的河池﹑宜山﹑贵县一带。清同治年间在巫师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最初的剧目内容以驱鬼酬神为主,后来出现以神话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目。舞蹈丰富,原来是唱,后也有念白。又安徽﹑陕西等地的师公戏与端公戏以及贵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师道戏﹑师公脸壳戏﹑庆坛戏等,均属同一类型,在艺术上则各有特色,大都用汉语演唱。

平声

平声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shēng古汉语四声之一。古汉语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为阴平、阳平两类。
12345 共1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