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1031-1095)

沈括(1031-1095)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chén kuò/guā (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闻,对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均有研究。曾参与王安石变法。1075年出使辽国,力斥其夺地之谋。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总结古代科技方面的发明创造,写成《梦溪笔谈》。

珍妃(1876-1900)

珍妃(1876-1900)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n fēi/pèi (1876-1900)清代光绪帝妃。满洲镶红旗人。倾向维新变法,支持光绪帝掌权,遭到慈禧太后的忌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在逃离京城时,派太监将她推入宫内井中溺死。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i rì wéi xīn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提倡官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方面,倡办各种实业,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方面,普遍设立学堂,准许创立报馆、学会,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至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xīn yùn dòng1.改革旧法推行新政的运动。一般特指1898年(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变法运动。

经济特科

经济特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jì/jǐ tè kē1.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特设的一种科举考试科目。由内外大臣荐举通晓时务者,以策论试时事。

谭嗣同(1865-1898)

谭嗣同(1865-1898)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 sì tóng/tòng (1865-1898)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浏阳人。1896年写成《仁学》一书,主张冲破一切封建罗网。后在湖南协助办报、办学堂,宣传变法。1898年被征入京,参与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后,被捕就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的同义词反义词
qiǎn zé xiǎo shuō1.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指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陶卫

陶卫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o/yáo wèi1.魏冉和商鞅的并称。魏冉﹐战国秦大臣﹐曾封于陶邑﹐富埒王室﹔商鞅﹐战国时卫人﹐亦称卫鞅﹐秦孝公采用其变法主张﹐秦国因之富强。

黄遵宪(1848-1905)

黄遵宪(1848-1905)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zūn xiàn (1848-1905)清末诗人。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光绪年间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驻美总领事,署理湖南按察使。因积极参与戊戌变法被革职。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反对拟古主义。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商鞅(约前390-前338)

商鞅(约前390-前338)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g yāng/yàng (yuē/yāo qián 390-qián 338)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67 共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