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liè sī tè hé yuē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和约。1918年3月在布列斯特(今属白俄罗斯)签订。依约,苏俄失去大片土地,并缴付巨额赔款。但苏俄因此而退出了战争,赢得了巩固新生政权的时机。11月德国战败,苏俄宣布废除这一条约。
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nì zhàn zhēng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而得名。共三次。公元前264年,双方为争夺西西里岛而爆发战争,后罗马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取得战争胜利。前218年迦太基远征意大利,开始第二次战争,曾连败罗马军,但因孤立无援,后罗马军反攻,迦太基战败求和。前149年,罗马为彻底消灭迦太基再次挑起战争,前146年罗马军攻陷迦太基城,结束战争。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弃甲
弃甲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 jiǎ1.丢掉铠甲。表示战败。
弃甲倒戈
弃甲倒戈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 jiǎ dǎo gē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徐树铮(1880-1925)
徐树铮(1880-1925)的同义词反义词
xú shù zhēng (1880-1925)皖系军阀。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早年留学日本。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为皖系首领段祺瑞的“智囊”。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统率西北边防军。皖系战败后,被通缉。1924年江浙战争时,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后被冯玉祥部逮捕枪杀。
收合余烬
收合余烬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ōu hé yú jìn比喻(战败后)收集残余的士卒。
残兵
残兵的同义词反义词
cán bīng1.战败剩馀的军队。
残兵败将
残兵败将的同义词反义词
cán bīng bài jiàng残余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段祺瑞(1865-1936)
段祺瑞(1865-1936)的同义词反义词
duàn qí ruì (1865-1936)皖系军阀首领。安徽合肥人。协助袁世凯创建北洋军,任第六镇统制。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袁死后控制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扩充皖系实力,并与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相对抗。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战败下台。1924年又被推为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曾抵制国民会议,破坏反帝斗争,屠杀爱国民众。1926年被冯玉祥驱逐下台。
永安宫
永安宫的同义词反义词
yǒng ān gōng1.宫殿名。东汉宫殿。早圮。 2.宫殿名。三国时刘备所建,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汉先主刘备伐吴,在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建此宫,次年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