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iā/gū/jie yǔ/yù/yú gé/jí mìng列宁作于1917年8-9月。分析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原理,研讨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性质以及民主的消亡问题和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

国际歌

国际歌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ì g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歌曲。法国鲍狄埃(Eugène Pottier)作词,狄盖特(Pierre Degeyter)配曲。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dì gé mìng也称“土地改革”。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打倒地主阶级、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在第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内即已开始进行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革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n chí sì xiàng jī běn yuán zé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分析、批判了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

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n zhāng yùn dòng英国工人阶级争取以普选权为主的政治权利的群众运动。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次年提出《人民宪章》,要求实行普选权,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等要求。1838年《宪章》以法案形式公布,征集人民签名,形成宪章运动第一次高潮。至1848年共出现三次高潮,但均遭镇压。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工农速成中学

工农速成中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nóng sù chéng zhōng xué1.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工农及工农干部,使他们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设立的学校。我国于1950年创立。修业期限三年。毕业后,经考试可升入各种高等学校。自1955年秋季起停止招生。

左权(1905-1942)

左权(1905-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zuǒ quán (1905-1942)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参与指挥百团大战。1942年5月在同日军作战时牺牲。

巴枯宁主义

巴枯宁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kū níng zhǔ yì19世纪中叶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以巴枯宁为主要代表。宣扬绝对的个人自由,否认任何权威,反对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guó zhǔ yì shì zī běn zhǔ yì de zuì gāo jiē duàn列宁作于1916年1-6月。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德国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庶民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ù mín de shèng lì1918年11月李大钊的著名演说。载于《新青年》。文章将欧战的结束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当时的革命浪潮联系起来考察,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世界历史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应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678910 共20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