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十二时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èr shí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言一昼夜,全天。 3.词牌名。亦称"十二时慢"。宋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更多
十八侯
十八侯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bā hóu/hòu1.指汉初功臣十八诸侯。即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敖﹑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鲁侯奚涓﹑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安国侯王陵﹑棘浦侯陈武﹑清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汾阴侯周昌﹑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虫达。又,汉班固《十八侯铭》有留侯张良﹑曲逆侯陈平﹑襄平侯纪通,而无奚涓﹑薛欧﹑丁复。上列各侯之先后也表示十八侯之位次。参阅《汉书.高惠高后......更多
十率
十率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shuài/lǜ1.唐制,太子卫士,分置十率,主宿卫﹑徼巡﹑斥候之事,以比皇帝的十二卫。名目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其属则有副率﹑长使及录事参军﹑诸曹参军等。参阅宋王溥《唐会要.东宫诸卫》。
十道
十道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dào1.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方面。 2.十个行政区域。唐贞观初,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淮南﹑江南﹑陇右﹑剑南﹑岭南等十道。 3.十个行政区域。元代江南行台所辖十道:江东建康道﹑江西湖东道﹑江南浙西道﹑浙东海右道﹑江南湖北道﹑岭北湖南道﹑岭南广西道﹑海北广东道﹑海北海南道﹑福建闽海道。参阅《元史.百官志二》。 4.即十善。不犯十恶。见《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六。
千秋岁
千秋岁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n qiū suì1.词牌名。又名"千秋节"。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参阅《词谱》卷十六。 2.词牌"念奴娇"的别称。参阅《词谱》卷二八。 3.曲牌名。南北曲均属中吕宫。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千秋岁引
千秋岁引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n qiū suì yǐn1.词牌名。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宋王安石有《千秋岁引》词。亦称"千秋万岁"。宋李冠有《千秋万岁》词,较"千秋岁引"多二衬字。参阅《词谱》。
半印
半印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n yìn1.旧印章名。汉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长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参阅清冯云鹏《金石索.印玺.半印》。
卑服
卑服的同义词反义词
bēi fú1.使衣服粗劣,穿粗劣的衣服。《尚书.无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孔传:"文王节俭,卑其衣服。"一说谓从事卑贱之事。参阅清弁庭《同文尚书.无逸之训》。 2.降服。 3.恭顺。 4.低微的职位。
司盟
司盟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méng1.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盟约之辞及其礼仪。参阅《周礼.秋官.司盟》。
司聪
司聪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cōng1.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 2.官名。新莽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