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1701-1754)

吴敬梓(1701-1754)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jìng zǐ (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名宦世家,因其叛逆性为乡人不容,移居南京,卖文为生。曾被荐应博学鸿词试,托病不赴。代表作为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又能诗文,有《文木山房集》。

吴永刚(1907-1982)

吴永刚(1907-1982)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yǒng gāng (1907-1982)电影导演。江苏吴县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肄业。1925年后从影。1934年编导的《神女》,被誉为中国默片的代表作。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曾任中国影协理事。执导的主要影片有《壮志凌云》、《浪淘沙》、《巴山夜雨》等。其作品擅用白描手法,以质朴真实见长。

吴沃尧(1866-1910)

吴沃尧(1866-1910)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wò yáo (1866-1910)清末文学家。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家居佛山,又称“我佛山人”。曾东游日本。后在上海编《月月小说》。政治上倾向改良派。所作小说对晚清社会上的黑暗腐败现象有所揭露,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等。

哈谢克(1883-1923)

哈谢克(1883-1923)的同义词反义词
hā/hǎ/hà xiè kè (1883-1923)捷克作家。高中毕业后遍游全国,了解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入奥匈帝国军队服役。代表作长篇讽刺小说《好兵帅克》,表达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憎恨。

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艺术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 tè shì yì shù/shú/zhú欧洲12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的一种艺术。以大教堂建筑为主,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式样,以广泛运用交叉肋拱、高扶壁、飞扶壁、尖拱结构和新装饰体系为特征。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夜曲

夜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yè qū/qǔ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肖邦的十九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大和绘

大和绘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hé huì日本古代绘画。形成于公元9世纪初。以描写日本人民的生活、风俗和景物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有《源氏物语绘卷》、《扇面写经》等。作品色彩柔和明丽,线条自然流畅,富有抒情味。

大赋

大赋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fù1.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系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太康体

太康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kāng tǐ/tī/bèn1.西晋太康(公元280--289年)时期所出现的诗体。特点是词藻华丽﹐偏重技巧。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左思等。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子虚赋

子虚赋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xū fù赋篇名。西汉司马相如作。赋中假设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个寓言人物,前二人分别夸说诸侯国楚、齐的宫苑之壮丽,亡是公继而铺叙皇帝的游猎盛况(《文选》将前一部分题作《子虚赋》,后一部分题作《上林赋》)。全篇结构宏大,辞采富丽,是汉大赋的代表作。
678910 共1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