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496-547)
高欢(496-547)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huān (496-547)东魏大臣。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曾参加葛荣起义军,后叛降魏。依靠鲜卑武力,联络山东士族,掌魏兵权,称大丞相。执东魏朝政十六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齐帝,他被追尊为神武帝。
三公
三公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gōng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总揽军政大权。唐宋沿用此称,已无实权。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三曹
三曹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cáo指汉魏时期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曹操位居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后称帝。父子三人均以诗文著称。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主计
主计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ǔ jì1.汉代官名。主管国家财赋。《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司马贞索隐:"谓改计相之名,更名主计也。"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 2.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 3.主持筹划。
五曹
五曹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cáo1.指尚书省下分职治事的五个官署。汉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主庶人上书事;主客曹主外国事。成帝时置五人,设三公曹主断狱事。 2.谓秤﹑尺﹑地﹑仓﹑金。
余肉
余肉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ròu1.剩馀的肉。 2.《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余肉"指祀社神后的肉。 3.《汉书.霍去病传》:"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后用为典实。
佩紫
佩紫的同义词反义词
pèi zǐ1.佩挂紫色印绶。汉代相国﹑丞相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借指荣任高官。
傅相
傅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fù xiāng/xiàng1.古称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汉诸侯国有太傅,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治国,改丞相曰相,通称傅相。 2.辅佐。 3.指佐理或侍奉。
元宰
元宰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zǎi1.丞相。
六君子
六君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jūn zǐ1.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廌﹐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