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罪之师
问罪之师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n zuì zhī shī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讨伐犯罪者的军队。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兵不逼好
兵不逼好的同义词反义词
bīng bù bī hǎo兵:指出兵作战;逼:威胁;好:指友好的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同义词反义词
bīng mǎ wèi dòng, liáng cǎo xiān xíng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唐继尧(1883-1927)
唐继尧(1883-1927)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jì yáo (1883-1927)滇系军阀。云南会泽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参加同盟会。1911年任云南新军管带,在昆明参加起义。后率军占领贵阳,称贵州都督。1913年任云南都督。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排挤孙中山。后屡次出兵川黔,企图称霸西南。1927年被迫去职。
奕山(1790-1878)
奕山(1790-1878)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shān (1790-1878)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鸦片战争时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师。不听林则徐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军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又不出兵应援。战后被革职。后在任黑龙江将军时,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hù guó yùn dòng又称“云南起义”。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蔡锷、李烈钧等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兴师讨袁。1916年出兵四川、贵州和两广,各省纷纷独立。袁军入川镇压失败,在内外压力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除恶务尽”,继续反袁。6月袁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遵行《临时约法》,召开国会。护国运动胜利结束。
旗开取胜
旗开取胜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 kāi qǔ shèng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无衣
无衣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yī/yì《诗·秦风》篇名。写士兵在战斗前的相互帮助和同仇敌忾之情。春秋时楚国郢都被吴军攻破,楚臣申包胥向秦国请求援兵,秦哀公曾赋《无衣》以示同情,并随即出兵援楚。
木户孝允(1833-1877)
木户孝允(1833-1877)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hù xiào yǔn (1833-187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1-1873年曾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反对出兵征韩、侵略中国台湾。
治兵
治兵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ì bīng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 2.出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