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1880-1930)

谭延(1880-1930)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 yán(1880-1930)湖南茶陵人。清末主张君主立宪,被推为湖南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时,杀害革命党人,篡夺湖南都督职位。后加入国民党,历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后依附蒋介石,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zī chǎn jiē jí gé mìng也称“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其任务是推翻地主阶级专政,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障碍。16世纪下半叶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如1911年的辛亥革命。

赵秉钧(1859-1914)

赵秉钧(1859-1914)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ào bǐng jūn (1859-1914)河南汝州人。曾任清巡警部尚书。辛亥革命时,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民国成立后,任内务总长、国务总理。1913年受袁世凯指使,派人暗杀宋教仁。因案情揭露,改任直隶都督。后被袁毒死灭口。

锡剧

锡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起源于曲艺常州滩簧和无锡滩簧,辛亥革命前后发展为戏曲。曾名“常锡文戏”,1952年改今称。主要曲调有簧调、大陆调、铃铃调等。剧目有《珍珠塔》、《双推磨》、《红色的种子》等。

阿Q正传

阿Q正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ā Q zhèng zhuàn中篇小说。鲁迅作。1921年发表。阿q是未庄的雇农,一贫如洗,但靠着“精神胜利法”的麻醉而怡然自得。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也开始神往于革命,但却遭假洋鬼子斥骂。不久,因赵秀才诬告,阿q被当作抢劫犯枪毙。小说揭示了贫苦农民的落后和愚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陆润庠(1841-1915)

陆润庠(1841-1915)的同义词反义词
lù/liù rùn xiáng (1841-1915)清末官员。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曾任总办苏州商务,集资创办苏纶纱厂、苏经丝厂等。后历任尚书、大学士,并充任皇族内阁的弼德院院长。辛亥革命后,留清宫为溥仪师傅。

革命党

革命党的同义词反义词
gé/jí mìng dǎng1.从事推翻旧政权的政党。国内专指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和后来的共产党。 2.指参加革命政党的人。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bèi lì xiàn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黄远生(1885-1915)

黄远生(1885-1915)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yuǎn/yuàn shēng (1885-1915)新闻记者。名基,字远庸,江西九江人。清光绪进士,曾赴日留学和在清政府任职。辛亥革命后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申报》、《时报》、《东方杂志》等报刊特派记者、主编等。1915年冬赴美国,不久在旧金山被暗杀。有《远生遗著》。

大波

大波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bō长篇小说。李劼人作。1937年发表。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遭到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作品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
678910 共1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