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酒戒

(术语)在家出家比丘菩萨等一切之戒中,必列此戒。

护不饮酒五神

(名数)【参见: 二十五神】

祇陀饮酒

(传说)未曾有经下曰:“祇陀太子白佛,昔受五戒制酒持难,欲舍五戒而持十善。

佛言饮时有何过?

答国中豪贤时斋共饮,亦无余过。

佛言若如此终身无过。

”止观二曰:“祇陀末利,唯酒唯戒。

饮酒

(术语)五戒之一。

禁饮酒。

俱舍论十四曰:“诸饮酒者,心多纵逸,不能守护诸余律仪,故为护余,令离饮酒。

饮酒十过

(名数)一,颜色恶。

饮酒之人,颜貌容色,因之变常,无有善相也。

二,下劣。

饮酒之人,威仪不整,动止轻薄,人所贱恶也。

三,眼视不明。

恣饮而狂痴瞻视,昏瞀不辨色境也。

四,现嗔恚相。

醉酒之人,行不善法,不顾亲属贤善,恣为忿怒也。

五,坏田业资生。

恣饮放逸,破费产业,散失资财也。

六,致疾病。

饮酒过度,则失身体之调,以致疾病也。

七,益斗讼。

醉酒发很,与人争竞,不惜身命,而斗讼益增也。

八,恶名流布。

耽饮纵恣,则弃......更多

饮酒三十五过

(名数)一,现世财物虚竭。

何以故?

饮酒醉乱,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

二,众病之门。

三,斗诤之本。

四,裸形无耻。

五,丑名恶露,人所不敬。

六,无复智慧。

七,应所得物而不得。

已所得物而散失。

八,伏匿之事,尽向人说。

九,种种事业,废不成办。

十,醉为愁本。

何以故?

醉中多失,醒则惭愧忧愁。

十一,身力转少。

十二,身色坏。

十三,不知敬父。

十四,不知敬母。

十五,不敬沙门。

十六,不敬婆罗门。

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

何以故......更多

饮酒三十六失

(名数)一,不孝父母。

二,轻慢尊长朋友。

三,不敬三宝。

四,不信经法。

五,诽谤沙门。

六,讦露人罪。

七,恒说妄语。

八,诬人恶事。

九,传言两舌。

十,恶口伤人。

十一,生病之根。

十二,斗诤之本。

十三,恶名流布。

十四,人所憎嫌。

十五,排斥圣贤。

十六,怨黩天地。

十七,废忘事业。

十八,破散家财。

十九,恒无惭愧。

二十,不知羞耻。

二十一,无故捶打奴仆。

二十二,横杀众生。

二十三,奸犯他妻。

二十四,偷人财物。

二十五,疏远......更多

八戒斋

(术语)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

亦单云八戒。

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

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

三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淫不同)。

四虚诳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

五饮诸酒,饮酒也。

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

七眠坐高广严丽床上,坐卧于高广严丽之床上也。

八食非时食,食非时之食(午后之食)也。

离此八种之非法为八戒,然此八戒中之第八离非时食,是斋法......更多

五戒与五常

(杂语)天台仁王经疏上引提谓经以五戒配于五常,谓不杀,仁也。

不偷盗,智也。

不邪淫,义也。

不饮酒,礼也。

不妄语,信也。

止观六上所配不同:谓仁者不杀戒也,义者不盗戒也,礼者不饮酒戒也,智者不妄语戒也,信者不邪淫戒也。

二种戒

(名数)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

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于防止恶行,称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为根本。

止恶之理想在于作善,教以积极的行为者,亦名为戒,此为作持戒。

如半月说戒,三月安居之规定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二世间戒,优婆塞,优婆夷之五戒八戒也。

见毗尼母论一。

【又】一性戒,杀,盗,邪淫,妄语之四戒也,此四者自性是戒,不待佛制。

人若持之......更多

1234 共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