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问事
(经名)【参见: 五百问】
五百雁为五百罗汉
(本生)报恩经四谓“昔有国王,欲得雁肉,使猎师捕雁。
时有五百雁过虚空,雁王误落网中。
猎师大喜,将取杀之,有一雁来悲鸣投于雁王。
五百雁亦徘徊虚空不去。
猎师见之,不忍杀雁王,放之使去,国王闻之断雁肉。
尔时之王即今阿阇世王,雁王为佛,一雁为阿难,五百雁为五百罗汉也。
五盖
(名数)盖即盖覆之义。
有五法,能盖覆心性而不生善法也。
一、贪欲盖,执著五欲之境以盖心性者。
二、嗔恚盖,于违情之境怀忿怒以盖心性者。
三、睡眠盖,心昏身重,而不为其用以盖心性者。
四、掉悔盖,心之躁动,谓之掉,于所作之事而心忧恼,谓之悔,以盖心性者。
五、疑法,于法犹豫而无决断,以盖心性者。
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通名盖者,盖以覆盖为义。
能覆盖行者清净心善,不得开发,故名为盖。
”又详智度论十七,大乘义章五本,......更多
五相
(杂语)天人将死时,身上现五哀之相。
【参见: 五哀】。
【又】成就通达心等五相,而现得金刚界之大日如来。
【参见: 五相成身】
五相成身
(术语)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
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
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
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
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
十八会指归曰:“毗虑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
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此则五智通达。
”菩提心论曰:“一是通达......更多
五眼
(名数)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
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
三、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
四、法眼,谓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
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
见智度论三十三,大乘义章二十本。
此五眼中慧眼为空谛一切智。
法眼为假谛道种智。
佛眼为中谛一切种智。
五知根
(名数)数论所立二十五谛之第六位。
眼耳鼻舌皮也。
与佛教之五根相当。
见唯识述记一末。
五祖演
(人名)唐蕲州五祖山法演禅师,生于锦州之邓氏,嗣白云之端和尚。
端嗣杨岐之会,会嗣慈明之圆,临济下之九世也。
嗣演之法者,为佛果之勤,佛鉴之勤,佛眼之远,世呼曰三佛,宋徽宗崇宁三年寂。
见续传灯录二十,稽古史略四。
五神变
(名数)与五神通同。
五种三乘
(名数)始别终同三乘(小乘),始终俱别三乘(始教),始终俱同三乘(终教),始终俱离三乘(顿教),始终俱同三乘(圆教)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