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作者: 干宝 搜神记

昔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帝放之于崆峒之野。

相抱而死。

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

二头,四手足,是为蒙双氏。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

妇人去,后置以瓠篱,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

其文五色。

因名盘瓠,遂畜之。

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

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赠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

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

王诊视之......更多

卷十五

作者: 干宝 搜神记

秦始皇时,有王道平,长安人也,少时与同村人唐叔偕女,小名父喻,容色俱美,誓为夫妇。

寻王道平被差征伐,落堕南国,九年不归,父母见女长成。

即聘与刘祥为妻,女与道平,言誓甚重,不肯改事。

父母逼迫,不免出嫁刘祥。

经三年,忽忽不乐,常思道平,忿怨之深,悒悒而死。

死经三年,平还家,乃诘邻人:“此女安在?

”邻人云:“此女意在于君,被父母凌逼,嫁与刘祥,今已死矣。

”平问:‘墓在何处?

”邻人引往墓所,平悲号哽咽,三......更多

火攻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更多

用间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更多

素问·异法方宜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

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故毒药者......更多

素问·经脉别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更多

素问·宝命全形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

弦绝者,其音嘶败;

木敷者,其叶发;

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更多

素问·热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

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更多

素问·逆调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更多

素问·疟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

愿闻其道。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

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慄鼓颔也;

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

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

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

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更多

2627282930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