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朝代:作者: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注释①金谷:地名,在河南洛阳县西。

谷中有水。

古代风景名胜地。

②王孙:贵人之子孙。

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评解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

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

语言美,意境更美。

为历代读者称诵。

集评薛砺若《宋词通论》:林逋的《点绛唇》为词中咏草的杰作,词境极冷绝凄楚,与欧阳修......更多

石州慢

朝代:作者: 张元干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

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注释注释:本词是作者晚年离乡思归之作。

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作者触景生情,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思乡之念。

“寒水依痕”之句,点出了初春的时节,......更多

碛中作

朝代:作者: 岑参 体裁: 七绝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注释:这首诗描写旅人远走塞外,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

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引自“中青网”http://www.cycnet.com.cn/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更多

示弟

朝代:作者: 李贺 体裁: 五律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醹今日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注释一日:一作十日。

犹:一作独。

这首诗作于元和八年(813)。

清人方扶南说:“此当是以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而归。

”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

首二句点明时间。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

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又感到欣喜宽慰。

三、四句“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更多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朝代:作者: 吴文英 体裁: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

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

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

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

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

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注释注释:从词题看,本词是吴文英作客龟溪,在寒食节春游时所写。

龟溪在浙江德清县,古名孔愉泽,即余不溪之上流。

而废园,是当地一个荒芜冷落的地方,本已被词人遗忘,但词人却在这繁华衰歇之地度过了寒食节 。

废园地也曾有......更多

祝英台近 晚春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将愁归去?

注释注释①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

分为两股,情人分别时,各执一股为纪念。

宝钗分,即夫妇离别之意。

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

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

江淹《别赋》:“送君南......更多

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

朝代:作者: 吴文英 体裁: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释注释①除夜:除夕。

立春:周密《武林旧事》说:“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掌管予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是月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

”②红情、绿意......更多

秋思

朝代:作者: 张籍 体裁: 乐府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注释: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

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更多

秋晚偶成二首

朝代:作者: 杨时

风飘淅沥闹诸邻,却扫衡门溷世尘。

天气清明秋意熊,夜光浮动月精神。

流年渐觉侵双鬓,生理从来付大钧。

临水便同濠濮趣,翛然鱼鸟自亲人。

秋浦途中

朝代:作者: 杜牧 体裁: 七绝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释注释: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

会昌四年(884)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凉秋九月,与“穷秋”句合,此诗似即为这次行役而发。

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比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现在又改调池州,转徙于僻左小邑间,这对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的诗人来说,自然是痛苦的。

他的这种心绪,也曲折地表现在这首诗中。

这首七......更多

1112131415 共1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