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朝代:作者: 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出处全唐诗:卷21_86全唐诗:卷164_6

别严士元(一作李嘉祐诗)

朝代:作者: 刘长卿 体裁: 七律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注释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

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

从诗的内容看......更多

别何橘潭

朝代:作者: 陈允平

驻马赤栏桥,余寒著柳条。

舟车富阳路,风雨浙江潮。

惜别津亭暮,思归故国遥。

临行莫惆怅,回日定花朝。

别后再用前韵寄呈明府

朝代:作者: 吴颐

所困每患失其亲,白首甘为未遇人。

饥目屡常昏皂白,晨炊何敢问新陈。

强颜愧我犹初仕,策足如君即要津。

惜别夜阑重款晤,交情终始暖於春。

别吴子修

朝代:作者: 曹学佺

执手依然在路歧,劝余行役不须悲。

况当白下闲官日,尽是清尊对客时。

回首故山俱惜别,出门新月便相思。

片鸿不断能来往,还为题书寄所知。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十四

别常征君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

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忘。

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注释顾注永泰元年,自秋徂冬,公在云安,故云“卧病一秋强。

”强,多也。

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

故人忧见及,此别及泪相望①。

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上四自叙病态,下四送别常君。

扶而犹杖,病已惫也。

发少矣,新加梳洗。

衣宽矣,下垂而长。

此备写老病之状。

故人忧及己病,彼此伤心,而相对泪下......更多

别後寄题汉嘉月榭

朝代:作者: 范成大

隐吏诗情卜筑幽,同年惜别劝淹留。

试倾万景湖亭酒,来看半轮江月秋。

川路虽长犹共此,夜船空载且归休。

丘岩胜处频回首,好事谁能更小楼。

劳劳亭

朝代:作者: 李白 体裁: 五绝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注释:[1]知:理解。

[2]遣:动词,使,令。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

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

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

就句意而言......更多

十月十日汪九飒哉宅中闻歌作

朝代:作者: 程嘉燧

送客留髡饮正忺,江城清夜月如镰。

双楼海燕巢金屋,十月流莺隔画帘。

香泽微闻尘袅袅,星河欲堕漏厌厌。

老夫忽忆西园事,衫袖龙钟已半淹。

注释注释:(《耦耕堂集序》曰:“天启乙丑五月,由新安至嘉定,居香浮阁,宋比玉庚申度岁于此梅花时所题也。

庚午四月,携琴书至拂水,比玉适偕钱受之属末作八分书。

‘耦耕堂’,自为之记。

壬申春,二子移居西城,余偶归而唐兄叔达适至,因取杜诗‘相逢成二老,来往亦风流’之句颜西斋曰‘成老......更多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朝代:作者: 高适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

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

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

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出处全唐诗:卷211_9

1112131415 共5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