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朝代:作者: 崔涂 体裁: 七律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注释](1)谢:落。

(2)楚:指湖南、湖北一带。

(3)蝴蝶梦:古代庄周曾梦见自己是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4)故园:故乡。

动:动辄,动不动。

经年:一年。

(5)华发:白发。

(6)五湖:泛指太湖,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译文]水已流去,花也谢落,都显得这么无情......更多

春思

朝代:作者: 皇甫冉 体裁: 七律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注释注释:马邑,今山西朔县;

龙堆,在今新疆。

诗中泛指征战之地。

简析:这首诗充满思远之情和孤独凄清的感慨。

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51_51全唐诗:卷250_124

昼居池上亭独吟

朝代:作者: 刘禹锡 体裁: 五律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注释注释:刘禹锡是我国唐代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

长期遭贬,备受打击,却仍然抗厉不屈。

这首诗正是充分地表现了他的可贵品格。

唯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但定于开成元年(836)分司东都以后,当无大误。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更多

晚次乐乡县

朝代:作者: 陈子昂 体裁: 五律

故乡杳无际。

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

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

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嗷嗷夜猿鸣。

注释陈子昂的诗,大多以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

而这首五律,无论从结构的严谨或情韵的悠长上说,都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

诗题中的乐乡县,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本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联说,故乡早已在......更多

最高楼

朝代:作者: 程垓 体裁:

旧时心事,说著两眉羞。

长记得、凭肩游。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

又谁料、朝云飞亦散。

天易老,恨难酬。

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

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注释注释:南宋词人程垓风流倜傥 ,他曾于一妓感情甚笃,不知为何竟分道扬镳,但程垓并未因时间的过去而减弱对该妓的思念之情,这首词就是作者描述了他们俩的爱情悲剧及其对心灵产生的创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更多

月上瓜洲/相见欢

朝代:作者: 张辑 体裁:

江头又见新秋。

几多愁。

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释注释:这首词借写月下之景,抒发词人报国无门,落魄抑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饱含作者的爱国深情。

南徐 ,古州名。

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 )。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楼坐山临江,风景佳绝,米芾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

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登北固山,临多景楼,常有题咏。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

......更多

有叹

朝代:作者: 苏泂

杵臼梁鸿事,人间欠此人。

痴儿号饭少,愁妇厌家贫。

雨障雪来晚,梅催柳迓春。

平生兼善意,孤独叹沉沦。

木兰花

朝代:作者: 晏殊 体裁: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峥琮。

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注释:此词以往日之“歌韵琤琮”、“舞腰乱旋”的热烈场面,对照今日之孤独寂寞,上下片对比强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全词采用前后互见的手法,有明写,有暗示,有详笔,有略笔,写得跌宕有致,音调谐婉,意韵深长。

首句“ 池塘水绿风微暖”中的“ 水绿”、“风暖”两个细节暗示出时......更多

杂怨

朝代:作者: 张籍 体裁: 五古

切切重切切,秋风桂枝折。

人当少年嫁,我当少年别。

念君非征行,年年长远途。

妾身甘独殁,高堂有舅姑。

山川岂遥远,行人自不返。

注释切切重切切(1),秋风桂枝折;

人当少年嫁,我当少年别(2)。

念君非征行(3),年年长远途。

妾身甘独殁,高堂有舅姑(4)。

山川岂遥远﹖行人自不返(5)。

校注:(1)切切,忧思貌。

兼指风声之萧瑟。

唐.张九龄〈西江夜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2)按:此谓彼青春,得归良人;

......更多

杂曲歌辞·独不见

朝代:作者: 沈佺期 体裁: 乐府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知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本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

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更多

1617181920 共3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