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

朝代:作者: 李道纯 体裁:

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

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

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

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

学神仙,须定息。

学圣人,忘智识。

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

道释儒流都勘破,圆明觉照工夫毕。

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

一粒金丹,这出处、孰知年劫。

若不识根源,怎生调燮。

况是自家元有底,何须着相胡施设。

我分明、举似学仙人,天机泄。

软如绵,硬似铁。

利如金,圆似月。

又不方不圆,无亏无缺。

放则迸开天地穷......更多

满江红 赠敬庵葛道(原作通,据道藏改)人

朝代:作者: 李道纯 体裁: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问玄关、一*在何宫,中间觅。

不是心,不是物。

不是仙,不是佛。

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

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

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

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

学神仙,须定息。

学圣人,忘智识。

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

道释儒流都勘破......更多

满江红 赠歌者

朝代:作者: 陆文圭 体裁:

儿女多情,颇自恨、风云气少。

春梦里、莺啼燕语,瞥然惊觉。

寸寸凌波莲步稳,弯弯拭黛山眉峭。

似红云、一朵罩江梅,天然好。

舞腰细,歌喉巧。

锦茵退,梁尘绕。

更盈盈笑靥,樱唇红小。

金*爱从心里换,玉山偏向怀中倒。

奈刘郎、前度看桃花,如今老。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问玄关、一*在何宫,中间觅。

不是心,不是物。

不是仙,不是佛。

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迷者到......更多

白紵歌

朝代:作者: 滕岑

白紵舞衫记初着,月明侍宴临飞阁。

舞余香暖苒浮襟,进前持酒力不任。

君王凝笑杯未覆,不惜低徊重舞曲。

当时一身备百好,月不长圆秋易老。

白紵凄凉弃箧中,不悲见弃悲秋风。

秋日怀新敬二上人

朝代:作者: 释文珦

所知惟二仲,不见意何如。

别后云山阻,传来住处虚。

黍粱收露下,草木变霜余。

应有悲秋作,何曾一寄予。

糖多令/唐多令 秋暮有感

朝代:作者: 陈允平 体裁:

休去采芙蓉。

秋江烟水空。

带斜阳、一片征鸿。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

画桥流水东。

断肠人、无奈秋浓。

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写秋季女子怀念远方的人的词,“斜阳”、“新月”指出时间是在傍晚时分 ,“秋江”“画桥”“层楼”则指出此诗的地点,词人从多方面描写词中人物的种种感受,秋感怀人虽是个古老的话题,但是此词之所以不落俗套 ,魅力不凡,则在于它的流畅、疏朗以及跌......更多

观沧海

朝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注释:《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更多

诉衷情近

朝代:作者: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注释注释:这是柳永在“奉旨填词”,漫游江南时所作的一首思念故人的中调词。

作为中调这首词在写景与抒情时 ,既不大肆铺叙,也不特别凝炼,词旨点到为止,结构完整。

词的上阕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更多

长安客感

朝代:作者: 雍陶

客泪如危叶,长悬零落心。

况是悲秋日,临风制不禁。

出处全唐诗:卷518-46

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朝代:作者: 章甫

却扇情未忍,补衣计当早。

骚人爱悲秋,秋色政自好。

1617181920 共5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