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朝代: 宋 作者: 张釜 人去人来眼转新。此生吾变未蹉跎。出郭西湖近。愁来只有贤从事。鬓毛宁与化工争。其如衰病只伤神。聊以记飘零。白苇黄茅路四通。傲雪凌风太瘦生。机心吾岂有。休把行藏问化工。有山供杰句。应有清名动九关。殷勤为注铜瓶水。知渠已富江山句。已许沧浪伴钓翁。盘礴幽窗觅诗句。妙龄联辔战文场。一窗风月生涯足。要知不被梅花笑。要趁新诗挽物华。鸟度水中天。杉栽处处青。冥搜无好语。木落霜空眼底宽。新诗满眼费平章。遐想星轺思惘......更多 闺怨二首 朝代: 唐 作者: 沈如筠 体裁: 五绝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注释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更多 人月圆 秋日湖上 北曲聊乐府前集今 朝代: 元 作者: 张可久 体裁: 词 笙歌苏小楼前路,杨柳尚青青。画船来往,总相宜处,浓淡阴晴。杖藜闲暇,孤坟梅影,半岭松声。老猿留坐,白云洞口,红叶山亭。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注释注释:汴京元宵佳节,宋人非常为之心醉。元宵,是在春节之后、一年之中第一个农历十五的月夜。元宵节充满着欢乐、希望与团圆的意味 。汴京的元宵佳节,还意味着北宋那个高......更多 句 朝代: 宋 作者: 张釜 杉栽处处青。冥搜无好语。木落霜空眼底宽。新诗满眼费平章。遐想星轺思惘然。细评清绝处。试问梅花可忍不。剩把文章鸣圣代。烟锁西山暝色赊。诗村眼界知多少。细草疏花自在春。霜翮摩霄万里情。水际空明月正圆。为语邦人休眷恋。为语邻舟莫吹笛。我今客气浑消尽。五峰遥拱千岩秀。西湖天下胜。溪流镜样清。四水萦纡十里程。诗材虽乏三千首。欲辨已忘言。苏毡久绝寝衣想,姜被忽分挟纩春。前生檐葡林中梦,到死旃檀国里香。早缘服玉......更多 月下独酌其一 朝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五古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注解:花间一壶酒。 ( 间一作下, 一作前 )相期邈云汉。 ( 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1、将:偕,和。2、相期:相约。3、云汉:天河。韵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更多 句 朝代: 宋 作者: 张釜 烟锁西山暝色赊。诗村眼界知多少。细草疏花自在春。霜翮摩霄万里情。水际空明月正圆。为语邦人休眷恋。为语邻舟莫吹笛。我今客气浑消尽。五峰遥拱千岩秀。西湖天下胜。溪流镜样清。四水萦纡十里程。诗材虽乏三千首。欲辨已忘言。苏毡久绝寝衣想,姜被忽分挟纩春。前生檐葡林中梦,到死旃檀国里香。早缘服玉肌能白,不为薰衣骨亦香。一夜碧澜堂上坐,直疑身在水晶宫。遥看山水有云处,便是人心无事乡。可惜年年明月夜,渔家只作等闲......更多 句 朝代: 宋 作者: 张釜 应有清名动九关。殷勤为注铜瓶水。知渠已富江山句。已许沧浪伴钓翁。盘礴幽窗觅诗句。妙龄联辔战文场。一窗风月生涯足。要知不被梅花笑。要趁新诗挽物华。鸟度水中天。杉栽处处青。冥搜无好语。木落霜空眼底宽。新诗满眼费平章。遐想星轺思惘然。细评清绝处。试问梅花可忍不。剩把文章鸣圣代。烟锁西山暝色赊。诗村眼界知多少。细草疏花自在春。霜翮摩霄万里情。水际空明月正圆。为语邦人休眷恋。为语邻舟莫吹笛。我今客气浑消尽。......更多 明月篇 朝代: 明 作者: 王廷相 明月漾金波,盈盈隔绛河。桂殿飘香迥,兔宫丸药多。七襄机冷停织女,九重帘卷颦嫦娥。嫦娥织女时同伴,天上人间愿相见。团团流影铜龙楼,袅袅含辉紫宸殿。沧溟跃出水晶盘,万户千门作意看。石鲸秋动昆明沼,玉虎宵吟金井阑。汉帝金茎琼液冻,窦家云阁紫箫寒。君不见三千宫阙光窈窕,月华冷浸长门道。翠辇不来春已残,金扉未启花先老。此时班姬双泪垂,此时陈后寸心悲。娥眉曲曲徒生艳,玉貌盈盈欲待谁。娥眉玉貌成消歇,别殿深宫羞......更多 赠友人 朝代: 唐 作者: 张乔 体裁: 七绝 自说安贫归未得,竹边门掩小池冰。典琴赊酒吟过寺,送客思乡上灞陵。待月夜留烟岛客,忆云闲访翠微僧。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出处全唐诗:卷639-24 鹊桥仙 夜闻杜鹃 朝代: 宋 作者: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释注释: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 ,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据夏承焘《 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成......更多 2627282930 共12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