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

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

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注释当是广德元年春在阆州作。

衔泥入堂,此春日事。

曰应曰且,乃计其将来也。

鹤曰:观末句,公有意于出峡,未闻严武镇蜀之信也。

旅食惊双燕①,衔泥入北堂②。

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③。

养子风尘际④,来时道路长⑤。

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⑥。

(此诗托燕自喻,于首尾露意。

旅食而惊双燕者,为身将去而燕反来也。

随地羇栖,聊......更多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

朝代:作者: 卢照邻 体裁: 五排

文学秋天远,郎官星位尊。

伊人表时彦,飞誉满司存。

楚席光文雅,瑶山侍讨论。

凤词凌汉阁,龟辩罩周园。

已陪东岳驾,将逝北溟鲲。

如何万化尽,空叹九飞魂。

白马西京驿,青松北海门。

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一代儒风没,千年陇雾昏。

梁山送夫子,湘水吊王孙。

仆本多悲泪,沾裳不待猿。

闻君绝弦曲,吞恨更无言。

出处全唐诗:卷42_42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寄西岩警上人

朝代:作者: 卢纶 体裁: 七律

过雨开楼看晚虹,白云相逐水相通。

寒蝉噪暮野无日,古树伤秋天有风。

数穗远烟凝垄上,一枝繁果忆山中。

何言暂别东林友,惆怅人间事不同。

出处全唐诗:卷279_39

听流人水调子

朝代:作者: 王昌龄 体裁: 七绝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

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

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

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更多

和端式十题·天外峰

朝代:作者: 司马光

飞鸟去不息,长空黯何极。

疏峰带夕晖,点缀秋天碧。

禅观坐超然,相望两沈寂。

咏怀古迹五首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更多

喜晴

朝代:作者: 刘长卿 体裁: 五律

晓日西风转,秋天万里明。

湖天一种色,林鸟百般声。

霁景浮云满,游丝映水轻。

今朝江上客,凡慰几人情。

第一百四十八卷出处全唐诗:卷147_143

国门东/好女儿

朝代:作者: 贺铸 体裁:

车马匆匆。

会国门东。

信人间、自古销魂处,指红尘北道,碧波南浦,黄叶西风。

堠馆娟娟新月,从今夜、与谁同。

想深闺独守空床思,但频占镜鹊,悔分钗燕,长望书鸿。

注释注释:此为离别相思词。

作者在词中以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将这一司空见惯的传统题材演绎得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上片首二句谓行者与送行者的车马匆匆会集在都城之东门外。

“国门”即都门。

“信人间”句,用梁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句意,“消魂处”......更多

圣井亭

朝代:作者: 张镃

重到虚亭意豁然,望高容易觉秋天。

山边旷野全无水,树杂轻烟日有田。

极目几时忘去路,西风何日送归船。

残蝉更唤斜阳好,衬出金刚翠篠边。

天净沙 秋

朝代:作者: 白朴 体裁: 散曲 类别:记时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注释:这首曲写秋景。

秋天是萧索的,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等六个描写景物的词,表达出来。

跟着,用“飞鸿”句,把静寂的景物和活动的飞鸿联系起来,静中有动。

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使人更觉得可爱。

2627282930 共7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