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

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

水东流。

注释注释: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

子玉是润州丹徒人,与东坡谊兼戚友。

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子玉赴怀守之灵仙观,二人结伴而行。

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在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子玉,遂作此词以赠。

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

首二句......更多

晋冀纪行(十四首)

朝代:作者: 徐贲

荆山揭高厓,涂山耸横堮。

长淮出两间,中断见斧凿。

洪流受束缚,浪起石斗角。

谁能为此功,在昔大禹作。

至今遗庙存,香火乃寂寞。

我来问邑人,往事竟缅邈。

于时春正深,草木尚荒落。

登临欲开豁,睹兹反不乐。

更伤卞和泣,三献空抱璞。

──右荆山。

舟行夜达曙,路入硖石口。

平山带孤城,一塔起高阜。

问知古寿春,地经百战后。

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

彼时土产民,十无一二有。

田野满蒿莱,无复识畎亩。

去程不可稽,欲望敢迟久。

──......更多

晓出城东

朝代:作者: 陆游

渺渺长江下估船,亭亭孤塔隐苍烟。

不堪异县萧条地,更遇初寒惨澹天。

巾褐已成归有约,箪瓢未足去无缘。

包羞强索侏儒米,豪举何人记少年?

晓登甘露寺楼

朝代:作者: 释善珍

秦吴相接处,远客独来游。

秋尽斗移柄,曙分河隐流。

马嘶残月垒,雁入向阳州。

北望长江在,悠悠波浪愁。

晚望江南

朝代:作者: 郭印

野豁长江外,人家各自村。

水光秋蘸树,云色晚封门。

引眺频搔首,行吟只断魂。

可怜新月上,烟霭又昏昏。

晚次鄂州

朝代:作者: 卢纶 体裁: 七律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注解: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

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更多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第 371 页[①]灞涘:灞水岸。

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这句是借王粲望长安比喻自己望京邑。

涘(sì四),水边。

第 371 页[②]河阳:县名,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

京县:指洛阳。

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更多

晚目

朝代:作者: 陈襄

揽景独凝眸,江城暮雨收。

长江隔山断,野水混空流。

天上一轮月,人间万古秋,感时并怨别,费尽瘐郎愁。

朝代:作者: 欧阳修

天高月影浸长江,江阔风微水面凉。

天水相连为一色,更无纤霭隔清光。

望夫台在忠州南数十里

朝代:作者: 苏轼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出处苏轼诗集 卷二十七

4647484950 共156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