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 青郊送客

朝代:作者: 李齐贤 体裁:

芳草城东路,疏松野外坡。

春风是处别离多。

祖帐簇鸣珂。

村暖鸡呼屋,沙晴燕掠波。

临分立马更婆娑。

一曲渭城歌。

芳草城东路,疏松野外坡。

春风是处别离多。

祖帐簇鸣珂。

村暖鸡呼屋,沙晴燕掠波。

临分立马更婆娑。

一曲渭城歌。

野寺松花落,晴川柳絮飞。

临风白马紫金袜,欲去惜芳菲。

聚散今犹古,功名梦也非。

青山不语暗相讥。

谁见二疏归。

雨过苹汀远,云深水国遥。

渡头齐举木兰桡。

纤细楚宫腰。

映水匀红脸,偎花整翠翅。

行人倚棹正无......更多

巫山一段云 黄桥晚照

朝代:作者: 李齐贤 体裁:

隐见溪流转,纵横野垅分。

隔林人语远堪闻。

村径绿如裙。

鸢集蜈山树,鸦投鹄岭云。

来牛去马更纷纷。

城郭日初曛。

旷望*田路,嵯峨柳院楼。

夕阳行路却回头。

红树五陵秋。

城郭遗基壮,干戈往事悠。

村家童子不知愁。

横笛倒骑牛。

旷望*田路,嵯峨柳院楼。

夕阳行路却回头。

红树五陵秋。

城郭遗基壮,干戈往事悠。

村家童子不知愁。

横笛倒骑牛。

隐见溪流转,纵横野垅分。

隔林人语远堪闻。

村径绿如裙。

鸢集蜈山树,鸦投鹄岭云。

来牛去马更纷......更多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一作萧静诗,题云三湘有

朝代:作者: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

王八员外被贬长沙,以事谪守巴陵的贾至给他送行。

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郁郁不得志,彼此在巴陵夜别,倍增缠绵悱恻之情。

这首诗先从诗人自己离别洛阳时写起:“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记得在那暮春时节,一簇簇的柳絮纷纷扬扬,我贾至当时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梅花盛......更多

徐刚中醴陵少府於山中寻出一洞有铭曰虬渊自

朝代:作者: 张舜民

重重翠篠蔽溪湾,石烂松枯不记年。

但见桃花浮绿水,有时独鹤下青田。

自然六室流钟乳,别隐三阶出洞天。

身在故乡人不识,秪应徐令是丁仙。

注释原题:徐刚中醴陵少府於山中寻出一洞有铭曰虬渊自然六室奇怪求诗以纪之醴陵多丁氏令威之后云

感遇·之卅四

朝代:作者: 陈子昂 体裁: 五古

朔风吹海树。

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

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

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

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

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

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

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

白首未封侯。

注释注释:白刃( 一作日 )报私仇。

出处全唐詩卷八十三

感遇·之廿七

朝代:作者: 陈子昂 体裁: 五古

朝发宜都渚。

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

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

高丘正微茫。

伫立望已久。

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

忆昔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

荆国亦沦亡。

注释注释:涕落( 一作泪 )沾衣裳。

出处全唐詩卷八十三

忆王孙 山居

朝代:作者: 善住 体裁:

半生长是白云间。

猿鸟渔樵共往还。

倚个乔松看远山。

少机关。

世上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注释注释:这首词题下有序云 :“鄱阳彭氏小楼作。

”鄱阳,即今江西波阳县,是词人的故乡。

彭氏为宋代鄱阳世族,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家声颇为显赫。

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是这首小词的主题。

起句以写景引起,并点明节序。

冷红,盖指枫叶。

霜后的枫叶一片绯红,......更多

思江南

朝代:作者: 方干 体裁: 七绝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

朝代:作者: 王士祯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

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注释注释:〔一〕这首诗作于顺治十五年(1658)。

第二联以善写夏天雨后夜景著名。

〔二〕河汉:银河。

〔三〕深碧:形容池水。

暗香:昏暗中所闻幽香。

〔四〕沧浪(láng 郎):这里指代济南大明湖,那里有沧浪亭,并盛产荷花。

〔五〕“此夕”二句:写怀乡。

南枝鸟,《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更多

意难忘

朝代:作者: 范晞文 体裁:

清泪如铅。

叹咸阳送远,露冷铜仙。

岩花粉堕雪,津柳暗生烟。

寒食後,暮江边。

草色更芊芊。

四十年,留春意绪,不似今年。

山阴欲棹归船。

暂停杯雨外,舞剑灯前。

重逢应未卜,此别转堪怜。

凭急管,倩繁弦。

思苦调难传。

望故乡,都将往事,付与啼鹃。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5152535455 共19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