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朝代:作者: 李煜 体裁: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注释注释:1.红日,别版做"帘日". 三丈透,三丈为虚数.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透:透过. 2.金炉,别做"佳人". 金炉为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香兽:香料炭屑制成的 兽型燃料. 3.地衣:地毯. 4.佳人:指宫女.舞点,别做"舞急","舞彻",舞点".舞点,按照音乐中的节拍舞一支曲调.溜:滑落. ......更多

浣溪沙 梦中作 中州乐府

朝代:作者: 王礀 体裁:

林樾人家急暮砧。

夕阳人影入江深。

倚阑疏快北风襟。

雨自北山明处黑,云从白鸟去边阴。

几多秋思乱乡心。

注释注释:写思乡的词,古往来今真不知有多少!

然而金人王礀的这首《浣溪沙》不但没有模仿的痕迹,而且明显地表现了自己的独到之处。

李白的思乡是在静夜,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思乡是在深秋,所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

王礀的思乡却不在夜晚,也不值深秋,而是梦中......更多

浣溪沙 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注释注释:《浣溪沙》词调,在苏轼以前的词家手中,大抵只用于写景抒怀,而此词却用来写临别赠言(题记为: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致力于用意,有如文章之序体,从而开拓了小词的题材内容。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

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

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更多

浣溪沙 送王子勉都运关中

朝代:作者: 王恽 体裁:

蓟北分携已六年。

秋风淇上又离筵。

一尊情话重留连。

内史调兵惟汉相,春潭通漕笑韦坚。

*云抛翠上吟鞭。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注释注释:《浣溪沙》词调,在苏轼以前的词家手中,大抵只用于写景抒怀,而此词却用来写临别赠言(题记为: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致力于用意,有如文章之序体,从而开拓了小词的题材内容。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更多

浪淘沙

朝代:作者: 刘禹锡 体裁: 乐府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注释: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

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

诗一开头,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漉金图:一轮初阳冉冉升起,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面上的晨雾,江中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

成群结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满在江湾辛勤地淘沙漉金。

这时,阳光已驱散晨雾,说明她们已淘洗了好长一会儿......更多

浪淘沙

朝代:作者: 张榘 体裁:

风色转东南。

翠拥层峦。

杏花疏雨逗清寒。

锺阜石城何处是,烟霭漫漫。

行旆已西关。

一霎时间。

芳樽聊复挽馀欢。

明日断魂分付与,万叠云山。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浪淘沙慢

朝代:作者: 周邦彦 体裁: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动门欲饮乍阕。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

经时信音绝。

此情切,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

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注释注释:此词表达了作者对久别恋人的怀念之情。

词的上片回忆当初离别时的情景,中片......更多

润州二首

朝代:作者: 杜牧 体裁: 七律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注释注释:这是杜牧游览江南时写的诗。

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

向吴亭在丹阳县南面。

首句起势恢弘。

诗人登上向吴亭,......更多

淮上与友人别

朝代:作者: 郑谷 体裁: 七绝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注释: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更多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朝代:作者: 韦应物 体裁: 五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注释注解:1、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2、淮上句:言淮上风光可恋,伸足上“不归去”之意,韵译:我们曾经客居江汉,常常来往;

每次与您相聚,总要喝醉而还。

象浮云般漂泊,我们阔别之后;

时光如流水,不觉得已经十年。

今日相逢友情依旧,欢笑依然;

只是头发稀疏,双鬓也已斑斑。

您问我:为什么至今不回故里?

因为淮水......更多

6667686970 共12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