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九日宿怀

朝代:作者: 赵嘏 体裁: 七绝

秋天晴日菊还香,独坐书斋思已长。

无奈风光易流转,强须倾酒一杯觞。

出处全唐诗:卷550_9

南山隈

朝代:作者: 施渐

一因摇落后,怅望秋天空。

向晚寻归径,村村夕照中。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三

南陵道中

朝代:作者: 杜牧 体裁: 七绝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注释注释: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更多

古镜篇

朝代:作者: 陈陶 体裁: 乐府

紫皇玉镜蟾蜍字,堕地千年光不死。

发匣身沈古井寒,悬台日照愁成水。

海户山窗几梳绾,菱花开落何人见。

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

下国青铜旋磨灭,回鸾万影成枯骨。

会待搏风雨泬寥,长恐莓苔蚀明月。

出处全唐诗:卷745-36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朝代:作者: 张籍 体裁: 五律

选得闲坊住,秋来草树肥。

风前卷筒簟,雨里脱荷衣。

野客留方去,山童取药归。

非因入朝省,过此出门稀。

有地唯栽竹,无池亦养鹅。

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

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

居贫闲自乐,豪客莫相过。

闲来松菊地,未省有埃尘。

直去多将药,朝回不访人。

见僧收酒器,迎客换纱巾。

更恐登清要,难成自在身。

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

身外无余事,唯应笔砚劳。

闲堂新扫洒,称是......更多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朝代:作者: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注释注释: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

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种抒情的意味。

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发。

鲜红的夏天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

艳丽的......更多

商山早行

朝代:作者: 温庭筠 体裁: 五律 类别:羁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

“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

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更多

宫词百首

朝代:作者: 和凝 体裁: 七绝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

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

中兴殿上晓光融,一炷天香舞瑞风。

百辟虔心齐稽首,卷帘遥见御衣红。

日和风暖御楼时,万姓齐瞻八彩眉。

瑞气祥烟笼细仗,阁门宣赦四方知。

凤吹鸾歌晓日明,丰年观稼出神京。

封人争献南山寿,五色云中御辇平。

圣主临轩待晓时,穿花宫漏正迟迟。

鸡人一唱乾坤晓,百辟分班俨羽仪。

朦胧西月照池亭,......更多

寄李儋元锡

朝代:作者: 韦应物 体裁: 七律 类别:代简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注解:1、邑:指属境;

2、流亡:指灾民。

韵译: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更多

寒闺怨

朝代:作者: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释注释: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

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

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

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

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

“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更多

678910 共7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