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朝代:作者: 纳兰性德 体裁: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注释至喜欢《采桑子》的灵动婉转,就算撇开词,单是“采桑子”三个字就有烟雨江南的清新和妩媚,能够让人嗅见春意。

“采桑”与“采莲”是属于江南的两首田园曲,采桑由春天开始至夏季结束,采莲由夏季开始。

交相绵延。

江南的蚕坊,惊蛰的时候被春雷震醒,立即就有乌黑的幼蚕用小嘴咬破茧的韧膜,大片蠕动在嫩绿......更多

采桑子

朝代:作者: 纳兰性德 体裁: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注释从最初《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待嫁女子的饱满惊动;

到唐诗要案“人面桃花相映红”主犯崔护的迷离惆怅,再到貂禅仰面对云长说的那句“乱世桃花逐水流”,诉尽乱世女儿的坎坷流离。

桃花这东西,惹起人太多遐思。

她可以满山满野涨破眼帘的妖艳,也可以是居在人家的小院回廊处,合着艳阳云影,好一番清正飞扬......更多

采桑子

朝代:作者: 纳兰性德 体裁: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注释记得有人说,桑树易叫人想起衣食艰难。

古老的中国由农耕时代发展渐进,农与桑并提是很早就有的事。

《吕览》中就有“皇帝亲耕”与“皇后亲蚕”之说,尽管那只是皇后在春天里到蚕坊里放几片桑叶做做样子摆摆架子,于社会民众却不失为一种示范和引导。

种桑养蚕成为了最早的副业项目,由此推动了纺织业的兴起与发展。

......更多

采桑度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民歌 体裁: 乐府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

姿容应春媚,粉黛不加饰。

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

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

语欢稍养蚕,一头养百塸。

奈当黑瘦尽,桑叶常不周。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

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伪蚕化作茧,烂熳不成丝。

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为?

注释这是一组歌唱江南女子蚕桑劳动和春情的乐府民歌,取材立意颇具特......更多

采桑曲

朝代:作者: 阎尔梅

种桑人家十之九,连绿不断阴千亩。

年年相戒桑熟时,畏人盗桑晨暮守。

前年灾水去年旱,私债官租如火锻。

今春差觉风雨好,可惜桑田种又少。

采桑女子智于男,晓雾浸鞋携笋篮。

幼年父母责女红,蚕事绩事兼其中。

桑有稚壮与瘦肥,亦有蚕饱与蚕饥。

忌讳时时外意生,心血耗尽茧初成。

织不及匹机上卖,急偿官租与私债。

促织在室丝已竭,机抒西邻响不绝。

残岁无米货入苦,妄意明年新丝补。

采练曲

朝代:作者: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注释:[乱入]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采莲子

朝代:作者: 皇甫松 体裁: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注释注释①滟滟:水光摇曳晃动。

②信舡流:任船随波逐流。

③无端:无故。

评解一、二句与三四词写采莲秋湖,情态淳朴天真,一如荷之出水,不沾尘染。

词中句末原有小字“举棹”和“年少”均为传唱时的和声,以加强词的音乐效果。

集评万氏《词律》:“竹枝”之音,起于巴蜀。

唐人之作,皆言蜀中风景。

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非古也。

皇甫子奇亦有四句体。

所用“竹......更多

采莲曲二首

朝代:作者: 王昌龄 体裁: 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更多

采莲曲

朝代:作者: 刘方平 体裁: 乐府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注释注释:《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

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

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

诗一开头就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更多

采葛

朝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注释: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

蒿的一种,即青蒿。

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

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题解:情人相思之词。

一说朋友相念。

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更多

7677787980 共9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