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孺人 朝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婉变宗姬性,坚贞烈士肠。簪蒿安隐约,画荻训偏傍。防墓夫同穴,泷阡子表冈。夫人真范母,那得不生滂。 新婚别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乐府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注释注释:杜甫“......更多 新竹 朝代: 唐 作者: 元稹 体裁: 五律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出处全唐诗:卷409-14 春思 朝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五古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简析: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逼真细腻。注解: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3、罗帏:丝织的帘帐。韵译: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更多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朝代: 唐 作者: 王维 体裁: 七律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注释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更多 晋门吴隐之 朝代: 唐 作者: 周昙 闻说贪泉近郁林,隐之今日得深斟。徒言滴水能穿石,其那坚贞匪石心。出处全唐诗:卷729-56 望夫石 朝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体裁: 七绝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注释注释: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极为普遍。此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更多 望夫石 朝代: 唐 作者: 王建 体裁: 七古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注释注释:这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相传,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石头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翘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作望夫石,此山称作望夫山了。这个故事起源于今湖北武昌附近,由于流传广泛,许多地方都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台......更多 杂曲歌辞·古别离 朝代: 唐 作者: 聂夷中 体裁: 乐府 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注释注释:这首小诗,情真意蕴,质朴自然。开头“欲别”二字,扣题中的“别离”,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有人认为这个动作是表现不忍分别,虽不能说毫无此意,不过从全诗来看,这一动作显然是为了配合语言的,那么它的含意也就不能离开人物语言和说话的背景去理解。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停一停,......更多 杂曲歌辞·妾薄命 朝代: 唐 作者: 卢纶 体裁: 乐府 妾年初二八,两度嫁狂夫。薄命今犹在,坚贞扫地无。出处全唐诗:卷24_25全唐诗:卷277_38 678910 共1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