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

朝代:作者: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赞美刺绣精美的诗。

首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

“花蕊娇”,花朵含苞待放,娇美异常──这是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

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都从“争”字中隐隐透出。

“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更多

解连环

朝代:作者: 吴文英

暮檐凉薄。

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練[1]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

褪花坠萼。

注释注释:注一:葛也。

词人善于捕捉瞬间情感中的细微感受,将对恋人的爱怜抒发得淋漓尽致。

吴文英早年在苏州结识某女子。

近世词家据吴词作......更多

论俗诗四首

朝代:作者: 何耕

时间忿怒便行拳,招引官司在眼前。

下狱戴枷遭责罚,更须枉费几多钱。

论诗三十首

朝代:作者: 元好问 体裁: 七绝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注释注释:这是《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相当于序论,交代创作契机和创作目的,所以,非常重要。

它本无难解之处,但因受体裁限制而过于简约,后人仅据此已不足以了解其创作背景,认识其现实意义。

所以,有必要借助其他资料,深刻理解这首诗。

类似的观点还屡见于元好问其他诗文中,值得征引。

如卷一《赠答杨奂然》:“诗亡又已久,雅道不复陈。

人人握和璧,......更多

诉衷情

朝代:作者: 杨泽民 体裁:

眼前时果漫堆盘。

莫是又贪酸。

因何近来销减,微褪脸霞丹。

还只为,枕衾闲。

泪痕斑。

我能医疗,一服收功,只霎时间。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诗一首

朝代:作者: 何逢原

万伪何缘鬭一真,时间谩得面前人。

生男种女多暗哑,果报元来必有因。

读《山海经》 其一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

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更多

谒山

朝代:作者: 李商隐 体裁: 七绝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释注释: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

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主义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一开头就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到人们面前。

傅玄《九曲歌》说:“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

”长绳系日,是古代人们企图留驻时光的一种天真幻想。

但这样的“长绳”又到哪里去找呢?

傅诗说......更多

谒金门

朝代:作者: 李好古1 体裁: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衔绣幕。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楼歌舞。

谁在玉关辛苦。

若使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注释注释: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

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 。

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大概是属于催春来。

“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

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更多

谢亭送别

朝代:作者: 徐浑 体裁: 七绝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注释: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

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

“劳歌......更多

9192939495 共12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