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三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注释其十一(1)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2)。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3)。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4)。离鹃呜清池,涉暑经秋霜(5)。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6)。[注释](1)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现思念家乡的情怀。(2)行:指行役。云:语助词,无意义。惨风:悲凉之风。(......更多 杂诗 其八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注释其八(1)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2)。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3)。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4)。御冬足大布,粗缔以应阳(5)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6)。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7)。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8)。[注释](......更多 杂诗 其四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注释其十二(1)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2)。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3)。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4)。[注释](1)这首诗借咏幼松以喻童子,幼松培育得当,便可成材,童子也是如此,寓有把希望寄托于新生后辈之意。(2)袅袅(niāo 鸟):摇曳,纤长柔美的样子。标:树梢。崖:逯本作“雀”,各本均作“崖”,今从后者。婉娈(luá......更多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注释[说明]癸卯岁是晋安帝元兴二年(403),陶渊明三十九岁。敬远是渊明的堂弟,他们自幼关系亲密,成人后亦志趣相投,感情融洽。这一年敬远二十三岁,同渊明住在一起......更多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一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注释说明癸卯岁是晋安帝元兴二年(403),陶渊明三十九岁。两年前,即晋安帝隆安五年(401)的冬天,陶渊明因遭母丧而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这两首诗作于同一年的春天,这时诗人已经开始躬耕。“怀古田舍”,就是在田舍中怀古。诗人通过怀古......更多 酬刘柴桑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注释[说明]刘柴桑,即刘程之,见前诗[说明]。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岁。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更多 饮酒 其九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注释注释:(1)倒裳: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2)好怀:好心肠.(3)乖:违背.(4)尚同:同流合污.(5)汩: 音"古".搅混.(6)纡辔:拉着车倒回去.(7)讵:岂.(8)驾:车驾,意谓......更多 饮酒 其二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注释〔注释〕(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更多 饮酒 十五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注释其十五(1)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2)。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3)。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4)。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5)。〔注释〕(1)这首诗写贫居荒宅之景与衰老将至之悲,但诗人并不为守穷而后悔,相反,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夙愿,那才深可痛惜。(2......更多 16 共1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