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酒馆歌云,灯街舞绣,笑声喧似箫鼓。

太平京国多欢,大酺绮罗几处。

东风不动,照花影、一天春聚。

耀翠光、金缕相交,苒苒细吹香雾。

羞醉玉、少年丰度。

怀艳雪、旧家伴侣。

闭门明月关心,倚窗小梅索句。

吟情欲断,念娇俊、知人无据。

想袖寒、珠络藏香,夜久带愁归去。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满江红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

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

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鸯翼。

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

天厌虏,臣离德。

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

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

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注释注释:史达祖曾为韩侂胄幕僚。

侂胄当政时,起草文字的差使,大多由他来完成,得到重用。

宁宗嘉泰四年(1204 ),韩侂胄欲谋伐金,先遣张嗣古为贺金主生辰正使,入金观察虚实......更多

夜行船 闻卖杏花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不翦春衫愁意态。

过收灯、有些寒在。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

怕看山、忆它眉黛。

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注释注释①过收灯:过了灯节。

②潘郎:见前词《夜合花》注。

评解本词因闻卖杏花而引起怀人之幽思。

上片着意描绘杏花春景。

初春季节,微雨轻寒,深巷无人,闻卖杏花。

下片写故园之思,怀人之情。

常记故园挑菜,忆他眉黛春山,鬓影裙腰。

而今潘郎憔悴,往事不堪回首。

全词生动而又细腻地......更多

临江仙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草脚青回细腻,柳梢绿转条苗。

旧游重到合魂销。

棹横春水渡,人凭赤阑桥。

归梦有时曾见,新愁未肯相饶。

酒香红被夜迢迢。

莫交无用月,来照可怜宵。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南浦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玉树晓飞香,待倩它、和愁点破妆镜。

轻嫩一天春,平白地、都护雨昏烟暝。

幽花露湿,定应独把阑干凭。

谢屐未蜡,安排共文鵷,重游芳径。

年来梦里扬州,怕事随歌残,情趁云冷。

娇眄隔东风,无人会、莺燕暗中心性。

深盟纵约,尽同晴雨全无定。

海棠梦在,相思过西园,秋千红影。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朝代:作者: 史达祖

遗像人犹思后主。

闲云尽日相随逐,只有朱云挽不来。

四岁尚少房玄龄,七步未饶曹子建。

一堤杨柳月,十里芰荷风。

施食池腥龙戏钵,长明灯暗鼠偷油。

文仙亭与远峰齐,纵目凭栏似此稀。

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

出处全唐诗:卷851-8

喜迁莺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月波疑滴。

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

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

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

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踪迹。

谩记忆。

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

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

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

怕万一,误玉人、夜寒帘隙。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兰陵王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汉江侧。

月弄仙人佩色。

含情久,摇曳楚衣,天水空濛染娇碧。

文漪簟影织。

凉骨时将粉饰。

谁曾见,罗袜去时,点点波间冷云积。

相思旧飞鷁。

谩想像风裳,追恨瑶席。

涉江几度和愁摘。

记雪映双腕,刺萦丝缕,分开绿盖素袂湿。

放新句吹入。

寂寂。

意犹昔。

念净社因缘,天许相觅。

飘萧羽扇摇团白。

屡侧卧寻梦,倚阑无力。

风标公子,欲下处、似认得。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凤来朝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晕粉就妆镜。

掩金闺、彩丝未整。

趁无人、学指鸳鸯颈。

恨谁踏、藓花径。

一梦蒲香葵冷。

堕银瓶、脆绳挂井。

扇底并团圆影。

只此是、沈郎病。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夜合花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

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念前事,怯流光。

早春窥、酥雨池塘。

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风丝一寸柔肠。

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

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

人扶醉,月依墙。

是当初、谁敢疏狂。

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注释注释①潘郎:潘岳字安仁,晋中牟人。

美姿容,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交。

《晋书》有传。

②徐妆:半面妆。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载:“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更多

12345 共1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