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海山叠翠。

夕阳殷雨云堆雪。

鹧鸪声里蛮花发。

我共扁舟,江上两萍叶。

东风落酒愁难说。

谁教春梦分胡越。

碧城芳草应销歇。

曾识刘郎,惟有半弯月。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采桑子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翠帐犀帘。

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云散香残。

风雨蛮溪半夜寒。

注释注释:这首《采桑子 》,是作者客居南雄州时追怀汴京繁华、伤时感乱之作。

起笔二句叙梦回汴京 。

“海角”指词人当时所在的岭南海隅之地 。

“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南雄州一带,当时是荒凉的边远地区。

词人避乱遐方,形单影只,举目无亲。

在这里,即使做梦,也该是凄凉的。

但今宵所作的梦,却把自己带回了往昔......更多

采桑子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

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

题为“彭浪矶 ”,当是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而作,矶在长江边,与江中的大、小孤山......更多

采桑子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

叶下潇湘。

碧海晴空一陈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

昼短歌长。

红烛黄花夜未央。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长相思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昨日晴。

今日阴。

楼下飞花楼上云。

阑干双泪痕。

江南人。

江北人。

一样春风两样情。

晚寒潮未平。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阮郎归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柳花陌上拈明珰。

娇红新样妆。

匆匆曾贮一襟香。

月痕金缕凉。

分泪扇,掩离觞。

春残人断肠。

锦书难寄雁飞忙。

池塘芳草长。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雨中花/夜行船 岭南作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

对匆匆佳气,赤县神州。

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

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

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

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

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释注释:此词为作者词风由豪爽转向悲凉的重要标志,堪称稼轩词的先驱。

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

上片起首一......更多

青玉案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芝房并蒂空称瑞。

几曾见、香旎旎。

也不论兰休比蕙。

王孙高韵,说得的当,不减唐诸李。

今朝影落琼杯里。

共才子佳人斗高致。

莫道衰翁都无意。

为他丰韵,为他情味,销得真个醉。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风流子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

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

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

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

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

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

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风蝶令/南歌子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试看何时有,元来总是空。

丹砂只在酒杯中。

看取乃公双颊、照人红。

花外庄周蝶,松间御寇风。

古人漫尔说西东。

何似自家识取、卖油翁。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2122232425 共2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