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肃公房喜普门上人自阳羡山至

朝代:作者: 刘长卿 体裁: 五律

山栖久不见,林下偶同游。

早晚来香积,何人住沃洲。

寒禽惊后夜,古木带高秋。

却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出处全唐诗:卷147_62

秋夜雨中,诸公过灵光寺所居

朝代:作者: 刘长卿

晤语青莲舍,重门闭夕阴。

向人寒烛静,带雨夜钟沈。

流水从他事,孤云任此心。

不能捐斗粟,终日愧瑶琴。

出处全唐诗:卷148_35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朝代:作者: 刘长卿

日望衡门处,心知汉水濆。

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群。

间气生灵秀,先朝翼戴勋。

藏弓身已退,焚藁事难闻。

旧业成青草,全家寄白云。

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

山带寒城出,江依古岸分。

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十年犹去国,黄叶又纷纷。

出处全唐诗:卷149_58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朝代:作者: 刘长卿 体裁: 五律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释注释: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之所筑的弩台,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简析:通篇没有历史的兴衰,诗中所见的秋声、古台、野寺、夕阳、故垒、寒馨、空林不觉和诗人一样满怀惆怅,而独有长江水依然滚滚东流,把历史的烟云淘尽。

诗的神韵,意在不言中。

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47_97

秋杪江亭有作(一作秋杪干越亭)

朝代:作者: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出处全唐诗:卷147_88

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

朝代:作者: 刘长卿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回首江南岸,青山与旧恩。

出处全唐诗:卷147_4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朝代:作者: 刘长卿 体裁: 五律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注释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

唐代宗大历五、六年间(770-771),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活动于湖南、湖北。

诗当作于此时。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朝政腐败,国力衰弱,藩镇割据,军阀嚣张,人民惨遭重重盘剥,特别是安史叛军盘踞多年的北方各地,更是满目疮痍,一片......更多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朝代:作者: 刘长卿

江海今为客,风波失所依。

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

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

州县名何在,渔樵事亦违。

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萝衣。

熊轼分朝寄,龙韬解贼围。

风谣传吏体,云物助兵威。

白雪飘辞律,青春发礼闱。

引军横吹动,援翰捷书挥。

草映翻营绿,花临檄羽飞。

全吴争转战,狂虏怯知机。

忆昨趋金节,临时废玉徽。

俗流应不厌,静者或相讥。

世难慵干谒,时闲喜放归。

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

樗散材因弃,交亲......更多

罪所上御史惟则

朝代:作者: 刘长卿 体裁: 七律

误因微禄滞南昌,幽系圜扉昼夜长。

黄鹤翅垂同燕雀,青松心在任风霜。

斗间谁与看冤气,盆下无由见太阳。

贤达不能同感激,更于何处问苍苍。

出处全唐诗:卷151_41

罪所留系寄张十四

朝代:作者: 刘长卿 体裁: 五律

不见君来久,冤深意未传。

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因书欲自诉,无泪可潸然。

出处全唐诗:卷148_30

2627282930 共5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