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庆云桥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七绝

断崖老树互撑拄,白水绿畦相灌输。

焉得溪南一邱壑,放船画作归来图。

注释一丘壑:犹言一山一水,借指隐居之处归来:即指陶渊明《归去来辞》,谓归田退隐。

江山庆云桥

朝代:作者: 辛弃疾

草梢出水已无多,村路弥漫奈雨何。

水底有桥桥有月,只今平地怕风波。

注释注释①江山:县名,在今浙江省,以地有江郎山而得名。

诗写步桥观景有感,既独立成篇,亦潜脉暗通。

阵雨初歇,诗人由眼前明月小桥共影这一清幽静谧的自然之景,联想到平地风波、动荡孤危的人生之境。

继之,又由眼前山村风光,触发出放舟归田之思。

平地风波与放舟归田,正前因后果一脉融贯。

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

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些。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

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

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注释注释①闲居带湖之作。

博山:见上篇注①。

此词咏景抒情。

上片松竹横斜,雪后疏梅,白云人家,景色自然优美。

下片旗亭赊酒,醉里归晚,而又叹老嗟衰,于闲适狂放中转出一缕英雄末路的人生悲哀。

②“比着桃源”三句:博山景色之美不亚桃源溪路。

......更多

江神子/江城子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梅梅柳柳斗纤秾。

乱山中。

为谁容。

试著春衫,依旧怯东风。

何处踏青人未去,呼女伴,认骄骢。

儿家门户几重重。

记相逢。

画桥东。

明日重来,风雨暗残红。

可惜行云春不管,裙带褪,鬓云松。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江神子/江城子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看君人物汉西都。

过吾庐。

笑谈初。

便说公卿,元自要通儒。

一自梅花开了後,长怕说,赋归欤。

而今别恨满江湖。

怎消除。

算何如。

杖屦当时,闻早放教疏。

今代故交新贵後,浑不寄,数行书。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江神子/江城子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簟铺湘竹帐垂纱。

醉眠些。

梦天涯。

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苦,为官哪。

心空喧静不争多。

病维摩。

意云何。

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麽。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江神子/江城子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两轮屋角走如梭。

太忙些。

怎禁他。

拟倩何人,天上劝羲娥。

何似从容来小住,倾美酒,听高歌。

人生今古不须磨。

积教多。

似尘沙。

未必坚牢,划地事堪嗟。

漫道长生学不得,学得後,待如何。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江神子/江城子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玉箫声远忆骖鸾。

几悲欢。

带罗宽。

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

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

吴霜应点鬓云斑。

绮窗闲。

梦连环。

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

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江神子/江城子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五云高处望西清。

玉阶升。

棣华荣。

筑屋溪头,楼观画难成。

长夜笙歌还起问,谁放月,又西沉。

家传鸿宝旧知名。

看长生。

奉严宸。

且把风流,水北画耆英。

咫尺西风诗酒社,石鼎句,要弥明。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江神子/江城子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梨花著雨晚来晴。

月胧明。

泪纵横。

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

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

酒兵昨夜压愁城。

太狂生。

转关情。

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

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3637383940 共816条